[明] 王跂
三年泪洒犬羊天,岁籥浑如劫后看。
奉祀岂谙新蜡腊,饰终犹睹汉衣冠。
烧殇火傍低星灭,赛社钲随戍鼓残。
明日屠苏敢辞醉,青阳不禁朔风寒。
好的,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
《岁尽二首其一》是明代诗人王跂的一首诗。这首诗以作者自身经历和感受,描绘了岁末之景,抒发了对往事的怀念和对未来的忧虑。
首句“三年泪洒犬羊天”,诗人以泪洗面,三年之久,表达了他对那个时代的怀念。犬羊天,这里可能指诗人的故国,即他原来的家乡。这句诗充满了对往事的感慨和怀念,也是他思念故国、感叹岁月流逝的象征。
“岁籥浑如劫后看”中,诗人以“劫后”自喻,描绘出岁末之景仿佛经历了大劫之后的样子。这一句,既是写实,也暗含了对未来的忧虑和无奈。
“奉祀岂谙新蜡腊,饰终犹睹汉衣冠。”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故国的祭祀习俗的怀念,但他已经无法再参与到那种传统中去。这一转变,既是现实的,也是诗人的内心感受。
“烧殇火傍低星灭”和“赛社钲随戍鼓残”两句诗,描绘了岁末祭祀的场景,既有哀悼也有庆祝,既有痛苦也有希望。低星、钲鼓,都是诗中描绘的场景的具体元素,具有生动的画面感。
最后,“明日屠苏敢辞醉,青阳不禁朔风寒。”诗人尽管对未来充满忧虑,但他仍然选择醉酒,因为醉酒可以暂时忘记现实的痛苦。然而,“青阳不禁朔风寒”一句,也透露出诗人的无奈和无助,即使醉酒也无法完全逃避现实的寒冷和痛苦。
总体来看,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忧虑,同时也描绘了岁末祭祀的场景和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表达,这首诗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艺术价值。
现代文译文如下:
三年泪水洒向犬羊天,时光飞逝如同一把劫后的岁籥。祭祀时不再使用新蜡祭品,汉代的衣冠只能用来装饰结束仪式。焚烧殇男祭品时星星在低星旁熄灭,祭神锣鼓随着守夜鼓声逐渐消逝。明日我敢醉饮屠苏酒,只因怕青阳神被北风驱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