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五老》宋宋伯仁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宋伯仁

《五老》原文

壮年期佐汉中兴,岂谓蟠螭睡不醒。

可惜满床廷对稿,白头翻录道家经。

现代文赏析、翻译

好的,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宋伯仁的《五老》是一首充满历史回响的诗,描绘了五位古老山神的威猛和气概,这也表现出了诗人在崇高信念背后存在的岁月悲欢,也在每个回首的历史角落闪烁其宝贵的金光照耀四方。

诗的一开头“壮年期佐汉中兴”,语言深情饱满,一种拳拳之心油然而生,一位早年身处历史的峥嵘,历经世间纷乱的政治角斗的人物跃然纸上。“壮年”时节是在西汉光衰暗淡,危机四伏的时候,诗人坚定地相信有志之士应担当起救世的重任,应汉室中兴的壮年人。这里的“壮年”是指一个热忱激昂的阶段,而到了诗人的晚年,他回忆起这个阶段,他的心情并没有因此而放松下来。

“岂谓蟠螭睡不醒”,他感到愤懑的是那些貌似神圣而实际卑劣的统治者始终沉睡不醒,甚至沉迷于他们的昏睡之中。“蟠螭”这里用来形容那些昏睡的统治者。他们的睡梦和觉醒的志士的心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通过生动形象的比喻表达出来,增加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可惜满床廷对稿,白头翻录道家经”,这是诗人内心的深深的叹息和哀怨。满床的廷对稿都是他精心准备的应对之策,是他为了国家社稷而呕心沥血的思考和策略。然而现在,这一切都变成了无用之物,白头诗人只能将这些策略重新抄录成道家经典。这里的“道家经”并非真正的道家经典,而是诗人对过去的追忆和对未来的迷茫的象征。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唤醒那些昏睡的统治者,希望他们能够从道家经典中领悟到治国安邦之道。

这首诗充满了诗人的悲愤和无奈,同时也充满了对历史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期待。诗人通过描绘五老山的威猛形象,表达了自己对历史的深深敬仰和对未来的热切期待。

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是一首描绘历史人物的诗篇,更是一首反思历史、展望未来的诗篇。诗人通过五老山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对历史的深深敬仰和对未来的热切期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和无奈。这种情感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表现出来,使得诗歌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