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宋伯仁
药性贵温凉,胡为辛且烈。
无与桂附徒,天资更趋热。
梅花喜神谱·小蕊一十六枝
宋伯仁
药性贵温凉,胡为辛且烈。
无与桂附徒,天资更趋热。
梅花,自古以来就深受人们的喜爱,被誉为“岁寒三友”之一。宋伯仁这首诗,正是以梅花为题材,表达了他对梅花的独特见解。
首句“药性贵温凉”是从植物生长的自然规律引申而来,温凉适度是各种植物的共同需要,人们服用的药材也应当以此为准则。药性是药品在人体中所产生的效能,也是药材固有的药效特性。既然药性分为温凉两种属性,那么对人体机能平衡和健康生长的药物应该属于温凉适度者为最好。如果是带有温热性质的药品,虽然可以治疗一些寒症,但长期服用或过量服用也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第二句“胡为辛且烈”,则是直接对那些辛且烈的药材提出质疑。辛且烈的药材在治病的同时也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因此并不适合作为药品使用。这种药材的使用方式,就如同那些只会用严厉手段去压迫他人的统治者一样,只会给人带来伤害。对于这种情况,诗人自然十分反感。
第三句“无与桂附徒”,在这里桂附是指附子、肉桂等药性偏热的药物,言下之意这些药对梅花来说没有半点好处,它们并非梅花所适宜的。正如古代文学中经常描述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真正的君子治病救人应该是为了救人性命、解除病痛而采取温凉适度的药物,而不是为了追求利益而采取偏热偏燥的药物。
最后一句“天资更趋热”,诗人以天为喻,指出那些只注重利益、不顾他人死活的统治者,就好比是那些只会注重药品药性、而不考虑人民实际需要而实施残暴统治的暴君一般,对民众而言只能是更加灾难深重!这些比喻深邃精妙、寓言锋锐。这首诗也是作者在揭示世人对物之道以及对为人之道的一篇独特的见解,以此见志和表明自己爱梅之心。
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宋伯仁对梅花的喜爱之情以及他对梅花的独特见解和深厚的文学造诣。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他对那些只注重利益、不顾人民死活的统治者的批判和不满之情。这样的诗歌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思想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