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郑刚中
几日同头腊雪飞,人生悲乐自随宜。
抱衾万感客无寐,踏湿孤灯僧夜归。
现代文译文:
几天里同头腊雪纷飞,人生悲喜应随自己心意。抱着厚厚的被子有千万种感想却无法入睡,踩着湿漉漉的灯踏在深夜归家的僧人。
原文赏析:
这是诗人客居外乡时大雪寒夜里的个人感慨和情绪,更是一个文化背景相当深厚,年代已远的老诗人借夜深雪寂时的所见所感而发出的时光和生命的哀歌。“腊雪飞”,按照风俗“腊”是大年初一,新年小除的时候,经年终岁末是大人们祭祀谢年的时刻也是雪比较大的时候。“几日同头”,头一次下的那个腊雪到此还是新的还没融尽;“再飞”,今年的深冬深夜里又是接二连三地下,飞舞起来了,时光一样的瞬间不停地流走如雪之纷纷,“几日同头”其实已经很准确地反映了过去所唱过了就完的那个宋代有名的历史大事件——“靖康之难”,积贫积弱的大宋王朝竟然那样不幸那样奇异地被金兵占领了京城,如此凄惨的结束。“人生悲喜自随宜”,说的是悲喜俱由自然规律而定,历史已如此,“我”又何必那么悲哀?况且大雪本是自然界正常的景致,适合人心情平静心绪安宁的时候去观赏去体会去领略其美景。于是又看到眼前所处之景,勾起了无尽的思乡之念。然而思绪起伏不定心情不安稳又如何能睡得着呢?孤灯明处听到夜深人静又踏着大雪稀少的声音,“我”在家乡也在他乡“僧归雪中”是多么感伤,无论是今还是往事感觉迷乱!心情极不安定而又恍恍然而忽现忽隐、倏尔来之忽尔去之最后孑然仅存的了——“人生苦乐相随”?须臾间得失有无何等豪迈旷达。在词人的另一首词《南乡子》中有这样的一句:“欲买桂花带月走,归来晚吹天边。”与此诗此情非常相似,一样的都是在描绘迷离的夜色凄清的冬夜等非常适合感伤的时候抒发对故乡的怀念。其中虽以“人生”开头的两句话有不同的感发力量但总的来说,“几日同头腊雪飞”和“踏湿孤灯僧夜归”仍然是一种深至凄美的生命抒怀!此诗可能非常精微地透显了郑刚中的生活背景、精神面貌、思想情感等等。这虽然不能是最终的结论,但至少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参考。
郑刚中的诗作与苏轼相熟识相知,甚至在一定意义上说也得到苏轼的赏识和肯定。所以诗风与苏轼接近,“工于意度”。但他更多地汲取了北诗圆劲雄豪、善状兴象的特点。正如明人孙月峰所评:“比陵诗墨气酣畅,与江西(按指苏轼)相似而秀韵不足也。”因此也使得郑刚中的诗较一般江西派诗人具有某种可观之长。论及北宋南宋之诗风时史鉴曾赞郑刚中所写之作《王纯叔内翰家罗汉记室房》:“风流倜傥(或曰文章英奇俊伟而别出一机杼者)。云鹏从鹘捕鸷鹰之气……剑光不断鱼骇鳞惊矣。”前说描绘的或即是诗人磅礴的诗才风韵而非作者的取旨意象也不足取但是孙氏所谓风格之意是极其明显的在另外所作诗篇题云书赞里还有所谓“真吾蜀邦山水之杰也”的评价足见其推重之意也可供我们参照以观郑刚中之诗风格取旨意象之取向。就郑刚中的《雪中偶书》这首诗来说虽然也注重音韵的对仗工整、声调的谐和、以及诗句的锤炼凝结等艺术手法和表现技巧等方面都有可观但写得很清秀飘逸内含神气清爽深沉的情感色泽和精神质感能较好地概括总体创作个性的还是在魄力豪健意志果断落墨坚决中心意思积极而下笔肯綮迎韧而解般推出过程中张弛伸缩抑或点重透突处的视觉表达美美“空群公子”“绝倒”绝倒“在场的众生(即诗歌读者)在遣词造句和艺术表现上自然也是匠心独运的了。
当然在具体内容上它不是慷慨激烈激昂高歌猛进式的歌颂和赞颂一个重大历史事件(尽管从全诗内容看表面透映出来的恰恰是那么回事);而仿佛是一种告诫自己而后也告诫读者之心情的宽解淡论情绪缓和谈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