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郑刚中
荒园茅塞闭墙隈,多谢西邻借我开。
力课顽僮移断甓,小通幽径养苍苔。
种云无处容桤木,遮日聊须买竹栽。
十亩故乡松与菊,不须便望主人回。
好的,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这是一首写园中隙地,由荒芜而渐次修整,开垦为花畦的诗。作者通过这个过程,描绘了由一个衰颓的旧园向一个新园的转化,不仅表现出他对旧园整治的欣悦,而且表现他对新的园林艺术的热爱,并在田园之乐中寄寓了身世之感。
诗的开头“荒园茅塞闭墙隈”叙写园荒由来。诗人西邻有一片桑地,被废弃的园墙边长满了乱草,此即诗中的“荒园”。“茅塞”即蒿草塞道,掩蔽了园门。这是从外观写园之荒。接着从内观园之境。“多谢西邻借我开”,是叙述自己要利用这废园来做什么。诗人向西邻表示:多谢多谢,多亏你允许我使用你的那块地来扩充我的园子。诗人的喜悦之情,自在其中。
“力课顽僮移断甓,小通幽径养苍苔”,是叙述自己整治旧园的措施和步骤。“力课”是要动员群众的力量。“顽僮”是没有开发价值的劳动力。“断甓”是断垣残壁,指旧园的遗迹。“幽径”是花畦小径。诗人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让废园重新获得生机。经过努力,果然奏效。“小通幽径养苍苔”,经过整治后,那狭窄幽静的小径,就有了春意。虽然有些地方的畦田还没有种上草皮之类的植被,苔藓也只长出一些,但这正是花园最初具有野趣的标志。
上句充满作者的欣喜之情。“种云无处”上句谓由于疏通了围墙边的蒿草,可见诗人于此是可以放眼眺望天空了。但诗人并不满足于眼前这些小小的成绩,他还要在园中栽上一些花木,使旧园再展芳华。“种云”虽不合时宜,但反映了诗人对旧园整治后的美好前景的想象。“无处”是说没有地方可买。“遮日”指遮住炎炎烈日,意即买些竹子栽在园中,以供乘凉避日。“聊须”是姑且的意思。这二句承前“断甓”、“幽径”,续写开辟后的园景。
最后两句写园中的理想化景观——松菊田园。“十亩故乡松与菊”,是写园中理想化的田园风光。“松菊”即松菊之田,代指故乡的田园生活。诗人想回到故乡归隐田园生活了。“不须便望主人回”,表明自己归隐田园的决定,不要主人欢迎。这实际上是在借田园之乐寄寓身世之感。诗人早年曾为官翰林,后来辞官归隐溧阳。他在此诗中不正面描写人物及动作,而是让人物闲站在那里作诗来赏玩美丽的庭园、自赏故乡的松菊的生活情景来表达作者感情和态度的变化,具有悠然不尽之致。
全诗题为“西邻桑间有隙地从可五丈其横五分之一荒蔓瓦”,所以所写的也是作者自家之事。然而诗人却写得富有情趣和生活气息。在诗人笔下,一个荒芜冷落的旧园不再令人感到凄凉衰败,而是充满了欣欣向荣的生机和活力。它反映出诗人善于运用自然景物改变环境、营造生活的艺术才华。这首诗与作者另一首《书斋壁》所写“一室图书自一家,门前芳草亦青青。地因人得还因俗,留得人间画不成。”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现代译文:
这个荒芜破败的园子用围墙围着,蒿草长到没膝深还紧紧地关着门。非常感谢邻居慷慨地借给我开阔了这块地。努力督促那些愚顽的僮仆迁移走残砖碎瓦,清理出幽深的小路种上绿绿的苔藓。
再也无法在市集上买到的云竹,姑且移栽在这里遮蔽烈日;尽管没法种在主人家的院子里,却可以在主人家的西邻开辟成美丽的花园观赏它;不必再去恳求主人欢迎我到来并把我留在故乡松树菊花之间那恬静优美的环境中吧!我自己就能创造出那样的环境而愉快地度过晚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