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和潘叔遇书怀》宋郑刚中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郑刚中

《和潘叔遇书怀》原文

冷落秋风宅一区,悲歌岂为食无鱼。

去来军马潜窥伺,出没神奸未扫除。

许国有心虽感激,济时无路谩欷嘘。

何当成就周宣业,再勒岐阳石鼓书。

现代文赏析、翻译

和潘叔遇书怀

秋风宅边一片秋,一曲悲歌不为愁。

兵马潜踪在窥伺,神奸暗算未收手。

有心报国虽感动,路途茫茫空叹息。

何时安定国泰民,周宣盛世显身手。

以下是我根据这首诗所做的赏析:

秋风萧瑟,寒意袭人,诗人却寓情于景,用秋风冷落来写诗人内心的悲凉。诗中的“悲歌”看似是对生活艰难的叹息,实则暗含着对朝政腐败的愤慨。在当时,官军中经常出现兵马窥伺、神奸未扫除的现象,诗人对此深感忧虑。但他无力改变这种局面,只能感叹无路请缨、报国无门。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安定繁荣的渴望,希望能为周宣盛世再勒岐阳石鼓书,这正是诗人高尚情怀的体现。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寓意深远。诗人通过描绘秋风冷落、兵马窥伺等景象,表达了对朝政腐败、社会动荡的忧虑,同时也表现了对国家安定的渴望和对壮志难酬的悲愤。诗人巧妙地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景象之中,使诗歌既有深厚的思想内涵,又具有艺术美感。这首诗展示了诗人刚正不阿、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是一首感人至深的佳作。

冷落秋风宅一区,悲歌岂为食无鱼。 这句诗描绘了诗人所处的冷清环境,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朝政腐败的不满和忧虑。诗人用“秋风宅”来暗示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不安定,用“悲歌”来表达对生活艰难的叹息和对朝政腐败的愤慨。而“岂为食无鱼”则表达了诗人对生活困苦的无奈和对朝政腐败的不满。这句诗也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提醒我们在面对困难时不要忘记国家和民族的命运,要勇于承担社会责任。

去来军马潜窥伺,出没神奸未扫除。 这两句诗描述了当时社会上的种种不安定因素,官军中经常出现兵马窥伺、神奸暗算的现象。诗人通过对这些现象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对社会动荡和腐败官员的担忧和对公正廉洁的追求。这里的“潜窥伺”、“出没神奸未扫除”不仅描绘了社会的黑暗面,也揭示了诗人内心的不安和焦虑。通过这种方式,诗人将自身情感与社会现象相结合,使得诗歌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人文关怀。

有心报国虽感动,路途茫茫空叹息。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安危和自身命运的关注和担忧。尽管有心报国,但路途茫茫、报国无门,只能空自叹息。这里的“虽感动”表达了诗人虽然有心报国却无法付诸行动的无奈和感慨,“路途茫茫”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道路的迷茫和担忧。这种情感表达了诗人高尚的爱国情怀和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与担忧。

何当成就周宣业,再勒岐阳石鼓书。 最后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繁荣昌盛、安定稳定的渴望和追求。“何当”二字表明了诗人对实现国家复兴的期盼和信念,“再勒岐阳石鼓书”则表达了诗人希望为周宣盛世再勒岐阳石鼓书,展现自己的才华和担当精神。这种对国家繁荣稳定的渴望和追求,展现了诗人高尚的爱国情怀和对社会责任的担当。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