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江万里
黄鹤楼高倚半天,楼中黄鹤去千年。
檐楹自是留真境,几席何妨得老仙。
云护山光秋驻马,日笼江影书停船。
良工改写归图画,俯仰令人一慨然。
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题黄鹤楼
江万里
黄鹤楼高倚半天,楼中黄鹤去千年。 檐楹自是留真境,几席何妨得老仙。 云护山光秋更静,日笼江影书初船。 良工画出归图画,对此令人一慨然。
这首诗的标题是“题黄鹤楼”,然而诗中却并没有提及黄鹤楼的结构、外观等具体情形,而是将笔墨集中在楼内的神仙境界和楼外的自然风光上,以此来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此诗内容博大,思绪飞扬,实为一首佳作。
首联“黄鹤楼高倚半天,楼中黄鹤去千年。”从楼的外观起笔,写出了楼的雄伟高耸和历史悠久。“黄鹤”二字已明显点出题意,又为下面的描述神仙境界和自然风光埋下伏笔。
颔联“檐楹自是留真境,几席何妨得老仙。”真境和老仙,指神仙所居之处。檐楹高入云天,仙人跨鹤而去,这里说仙人跨鹤千年已去,而檐楹依旧留存仙境。这里诗人用意十分明显:人世间的事物都有生老病死,而神仙境界却是不死的。但联想到古代的仙人王子安、费长房之类常常“下视世间,洞见百里”,仙人并非长生不老不死。他们下临凡世,“教世之人”的事迹很多。此处江万里也是借用此意,意在说明本朝名士身处国难之际,以身报国的事迹就是仙人那样长生不老的人也十分可慕。他虽然年岁已高,仍然愿意做出一番报国的事来。这句赞扬了楼中历代名人贤士的高风亮节。
颈联“云护山光秋更静,日笼江影书初船。”护和笼在这里都用了拟人手法,生动地写出了云光山色之静和江上书声之怡神。这两句表面上是说白云环绕着山光水色,使秋天的山光水色显得更加静谧;朝阳照着江水,倒映在江中,船上的人在读书。这两句即景描绘和托物言志融为一体。“书初船”亦是对人的描述,“书”大概是他本身的着作或是工作时读的着作,同时也代指着学者所必做的功课、个人应担负的事业,“初”又有在办事或入仕之初更该用心的含义;“船”是人类依托的空间、成就事业的媒介或表示一生的舟车事业等。这两句表达了诗人愿做一番事业,改变国难时局,使山光水色常静、江水常清的美好愿望。
尾联“良工画出归图画,对此令人一慨然。”良工在这里是指有名的画家。画是指托物言志的诗画。此诗和画都十分精妙,读后使人不禁感慨万分。“一慨然”是指面对所读所画及眼前时局则忧思万端、感慨无穷。“画中有诗,乃称妙品”,此诗和画都能引起人的无限遐思和感慨。诗贵在含蓄,多读几遍才能领悟诗意诗情;何况又外附以画?但一切艺术又是需要画龙点睛的,再精妙的艺术品也应给读者留有品味思索的余地。“观画后思量起来那真实境界也不过如此”。看完了本诗也要想想它的现实意义啊!能引起这般思考的艺术品才真正是完美的艺术啊!
这首诗以黄鹤楼为背景咏其人事或写景怡神或抒发感慨,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内容博大、思绪飞扬、颇有意趣。它与题咏黄鹤楼的其它诗篇一样都十分注重对现实人生的关切和对现实世界的深刻反思。它是一首现代意义上的现代诗。它给人们留下了一幅以黄鹤楼为中心的宋时京城临安的优美图画。同时它也告诉人们:人世间的事物都有生老病死,“真境”也难“得老仙”,但人活着就要活出个样子来,“对此令人一慨然”。这应该就是诗人写这首诗的真实意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