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边贡
逝者为何人,寔惟子先公。
往昔涖吾土,蔼蔼多仁风。
土人至今思,譬若考与宗。
梁木一朝毁,伤哉吾道穷。
对子揽长涕,谁谓出无从。
好的,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
边贡的这首诗《赠王文熙五首 其四》是一首深情的赠答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先父的怀念和对友人失去父亲的伤痛。
首句“逝者为何人”一问,扑面而来,一开篇就展现了诗歌所笼罩的深沉氛围。“逝者”并非具体的某个人,而是指已经不在人世的王文熙先父。“寔惟子先公”则是肯定的答复。当“逝者”对诗人在人世的经历进行答问之际,空间距离上的相对遥远或亲近等地域特征作为凭借,便使诗人产生了生离死别的切肤之痛。因此,这“逝者”不仅在空间上与诗人相距遥远,在时间上也是相隔久远。这便是“逝者为何人”一语所传达的深沉的悲怆意味。
次句“往昔涖吾土”,写先父在世时曾治理过自己所在的地方。“往昔”指的是过去;“涖吾土”是指管理过自己的封地。寥寥数字便点明了这位先辈曾身居高位、为官有政的事实。“蔼蔼多仁风”是对这位为官者的赞美之语。“蔼蔼”本用来形容人或物令人欣爱之状,用在此处是移情于物、以物拟人的手法。这两个字巧妙地形容了“往昔涖吾土”的这位先父为官清明、百姓爱戴的美好形象,但读者更容易从诗歌情境中体会到的恐怕还是那令人倍感亲切的仁爱之风。对于遗留在民间的政绩,诗人可能知之不详,但对先父为官的为人处世作风却了然于胸,这是因为诗人的父辈是朋友,他们之间有很深的情谊。“土人至今思”字面上是说当地百姓至今仍然思念着先父,实际上也是替自己及友人辈说出的一句由衷之言,同时又是对友人的父亲这一形象作出的历史定位。
“譬若考与宗”一句承上启下,将诗歌的意境由深沉的怀念引入对往事的追忆。“考”一般是对自己的父亲的尊称,此处也可指代王文熙的父亲。“宗”是宗庙和家族的简称,以“譬若”二字引出下面追述的事情。
后四句作者讲述了先辈逝世以后的事情,通过对王文熙父亲的凭吊毁损的一事的描述,寄托了自己对先辈的无限哀思。“梁木一朝毁”,是讲述故去一事,具体是指先辈所修建的房屋突然失火而毁损的事件。古称栋梁之材为“梁木”,称有道明君为“明主”,这类栋梁之材一旦坍塌,国家就失去了依靠,此等悲痛可谓“伤哉吾道穷”。在故去一事中寄托如此沉痛的情感,可见先辈形象在诗人心目中的分量之重。而此时此刻自己却无以为慰,只能对着王文熙慷慨而涕下。从凭吊先辈到对着自己流泪,其中既有伤痛所致,也有感慨万千。正是在这种情形下,“谁谓出无从”,只能把无限的感慨与悲哀付之于行动了。诗人对友人的情谊由此可见一斑。
这首诗语言朴实无华,但感情深沉浓郁,风格古朴沉郁。诗中既有对先辈的无限怀念之情,也有对逝者的无尽哀悼之意,还有对知己朋友间的深情厚谊。边贡在这首诗中为我们塑造了一位有德有才、令人怀念的先辈形象。边贡擅长诗歌创作,以“俊逸藻雅丽绝”著称。在诗歌风格上,这首赠答诗与他其他作品相比没有太大的差异,都体现出他的诗歌风格特点。边贡在这首诗中所表现出的情感深沉、语言朴实的特点也是符合他的诗歌审美趣味的。因此,这首诗在艺术表现上也是相当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