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与平厓林豸史泛湖北抵华不注山夜从陆归二首 其一》明边贡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明] 边贡

《与平厓林豸史泛湖北抵华不注山夜从陆归二首 其一》原文

浮舟出近郭,落日半溪阴。

水阔蒹葭净,山寒烟雾深。

壶觞不尽兴,丝竹有馀音。

独恨黄花少,犹烦隔浦寻。

现代文赏析、翻译

这首诗写得是一件难忘的事:这次春游带着笔墨,一面畅游山水,一面搜寻名山佳胜中的古代名人踪迹;可见登山之后顺水而东游的情景。

首句“浮舟出近郭,落日半溪阴。”落笔就写游程,点明了泛舟出发的时间地点。“出近郭”,点明泛舟的地点在城郊;“落日半溪阴”,点名出发的时间,日暮时分。那时正值初春,溪面浮着薄雾;水阔与天相接,山的倒影溶入暮云中显得缥缈空濛,上下一片黯淡。“浮”、“出”字很准确、很传神,有助于渲染气氛。蒹葭水草的色泽由近而远、至清至碧、碧净无涯。半山一处最令人难忘:山水间着了一笔暮烟,既是所谓“远山无云气”,又是水墨画的手法,现出了幽邃和深迷的情韵。那便是他们船行时,抬头所见将宿目的地点和衡阳相隔很远的诗意景象。这里表现景色的特征还是很清晰的。同时也有对当时此地带有野游性质的聚饮活动有侧面烘托作用。

“壶觞不尽兴,丝竹有馀音。”上句用《世说新语》所记王徽之的典故。王徽之雪夜访戴逵,至门而返不进府见人。人问其故,王曰:“乘兴而来,兴尽而返,何必见戴?”此以林豸史比王徽之,是希望此次泛舟野游也应有这样的雅兴。“丝竹”句,补足“不尽兴”的方式,亦即人们游玩的方式可以不同。不过在此似乎是兼写到途中的舟中娱乐而已。

“独恨黄花少,犹烦隔浦寻。”结笔与题目相合:游兴未尽,故还要沿江边寻那黄花似锦的胜处;意谓直至归去也还不忘此游。“恨黄花少”以眼前少见的鲜艳黄花相比拟诗人风流蕴藉的性格特征。

这首诗的好处是景色选取典型,诗行中所展现的初春日暮的景色又最易唤起读者的美感。诗人的泛舟之旅历历如绘,更见出诗人对此次游程之流连忘返;至“寻”字结笔更是耐人寻味。诗虽写景却兼及游人,风神别具。

诗的语言雅而不俗,语意缠绵,全诗充满了悠然自得的闲情。“重增怅望和思妇的情感折煞观者在那样赏心悦目良辰美景情随境会的当儿为什么会怅恨望远?”心中常生这种遗憾或许说明真实的人们能在那里憩静时应给他一个完满的吧。“功成名遂不就营。谪去蛮荒天一涯对修真得一抹即躬逢胜境欣无怠”这是边贡的自况也是他追求的理想生活环境他常以神仙中人自命。这首诗中表现出的悠然神往的情态正符合这种身份和心态。

此诗以写景为主而意不在景的纯用白描的手法将初春日暮的景色写得极有情韵极其适合托出和风杨柳恣鸟鸣浪涛等的登临观赏也是合适而那些品藻未必人人可行也就让清人对会意领会亦可莞尔罢~可以于翁早摘山中语曲是名家欣赏圣谟面岩陀瑾)一书人哦也算提供一个千方百计轻风流方面的语文次培训亦可改进一下语文教学的现状吧!

(以上译文)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