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杨介夫丧母》明边贡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明] 边贡

《杨介夫丧母》原文

楚客抱沉哀,孤舟天际回。

恩馀五鼎食,人闭九泉台。

古壁机丝断,残灯穗帐开。

慈魂犹恋子,夜夜梦中来。

现代文赏析、翻译

好的,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边贡的这首《杨介夫丧母》诗,是一篇深切悲悼的哀诗。首句直诉哀情:“楚客抱沉哀”,深感悲哀。“楚客”,犹言客楚,饱含飘零异地、远隔关山之感,词气先呈绝望之叹。“孤舟天际回”,寓写母亲死于奔丧途中。“孤舟”与“天际”,景天与情境两处显暗指与同时凸显。这孤舟、此孤舟又正是“五鼎食”荣华身落魄的象征。这两句是作者为把“丧母”与“客楚”两重内容结为一个整体而设置的两端。但其间又有转折,由“客楚”而“回舟”,其情自可推想而知。三、四两句是集中抒写痛失至亲者的情绪状态,读之仿佛全体画家点活了自己的血脉生命,这就同时展示出了上述第二方面的意味(这段二句独立来看正是内容紧密相关的孤诣卓笔),奠定了下文的内在倾向(注①),只是一种内聚力的催迫而非添作牵连:“人”“冥顽”(借用周志复字语),顿时遭此大故,母亲如五鼎食之荣华身,如今竟归冥冥;而人世于此,却再无生还之理。在旧时代,这些诗句显然含有强烈的政治效果,可以有效地打动人们的共同经验,激起强烈的共鸣。这正是作者的长处所在。诗的最后两句写至亲丧亡后幽微的心理状态,这是构思与命意的最深层,以表面脱化的具体情境(注②)来实现前两步准备功夫构筑的沉郁境界和透辟的启发性:“古壁机丝断”——虽无了生机犹不肯解脱,(也可以另眼未卜象征群生死意的恋子之类蓄满心中)(母亲残死的内心常不是自我的同时失去)——“残灯穗帐开”——残灯犹明,穗帐如开,则幽微的心理状态即如灯穗之半开半合。这两句不仅刻画入微,而且极富象征意义。全诗以悲怆起美,以悲怆结情,中间以沉郁顿挫的转折语勾连,构成了一篇深切悲悼的佳作。

【译文】

我如同楚客怀抱无尽的悲哀,在天边乘船归来。想起她生前享有人世间的荣华富贵,而今人已辞别九泉之下。古时的机丝已断绝,只剩下残灯照着帷帐。慈祥的灵魂还恋恋不舍儿子,夜夜在梦中来探望儿子的悲伤和心境。

对于原诗,我被诗中表现出深情而激动的悲哀情绪深深地打动,我开始深刻体会到人间有情的亲友如何通过对失去的人或动物的强烈的思念来支持着自己的行动,共同完成任何想伴随发生的大规模的祷词悲鸣的事情的作用以及慰借给痛悼人的价值以及他们是如何将个人的悲痛提升到人类共有的情感之中去。这种感情也使我对生命的尊重和爱护有了更深的理解和体验。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