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边贡
双马饮溪流,溪边雨乍收。
方趋棘围战,不比竹林游。
礼学传三世,家声动九州。
太行山上月,几日桂花秋。
好的,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
边贡的这首《送刘氏叔侄赴举》诗,虽然文字浅显,却意蕴深厚。此诗所写,不过是送考举人,但它寄寓的情思,却比那些抽象的议论更为动人。诗中特别标出“竹林游”三字,实是别有深意。竹林,指的是竹林寺,是当时有名的游乐场所。叔侄赶考是正经事,但人们以山水花竹为乐,却也不应一笔抹煞。“竹林游”虽不是正经赴考之途,却是为生机所迫,无可奈何为之的。由于时代、环境、心态诸多因素,文人中盛行“漫游”之习,当时就有“十客九思乡”的慨叹。在考场中谈游,并流露“竹林游”的影子,这正是此诗不同于一般应酬之作的独到之处。
前两句是送别时的情景。刘氏叔侄骑着马儿在溪边饮马,溪水清澈,雨后初晴,倒映着叔侄二人的身影。此情此景,自是别有一番情味。三、四句则是预祝他应试顺利。举子去应试,得中与否的关键是“礼学”的功底。“礼学”是世代相传的,刘家能“传三世”,说明其家世有渊源。因此说“礼学传三世,家声动九州”,含有叔侄二人皆将有成就的期望。“太行山上月,几日桂花秋”,也是富有情韵的诗句。“太行山上月”,语出梁朝柳恽《江南曲》:“何赊太行月?长在桂花秋。”这是比喻考试将给予赴试人的支持与鼓舞。花桂花香之时是秋季,但这时正是赴试的大好时光。以上从不同的侧面展示了刘氏叔侄的形象,说明了他们肩负着大家所寄有的希望,鼓励他们挺身赴试。
这首诗题中虽然有个“送”字,但实际上这首诗却是一首送诗而不是一首抒情诗,它所要表达的是一种昂扬气盛、积极进取的精神。
下面是我为您提供的现代文译文:
双马在溪流边饮水,雨后初晴。你们即将踏上竞争激烈的考试之路,不同于竹林游玩,这次是真正的奋斗。你们家世传礼学,家声震动九州。就像太行山上的明月,你们将很快蟾宫折桂,桂花秋意几日香。祝福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