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送王汝瑛院判归省宜兴》明李东阳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明] 李东阳

《送王汝瑛院判归省宜兴》原文

梅溪之水清无痕,梅溪主人花对门。

开花万树复万树,流水一村还一村。

采药路迷山远近,读书声动月黄昏。

欲知昼锦经行地,尽是天家雨露恩。

现代文赏析、翻译

以下是按照要求写的诗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送王汝瑛院判归省宜兴

梅溪主人花开门,流水复复绕村村。 采药踏迷途山远,读书月下闻黄昏。 这里的景致如诗如画,流水人家,花影婆娑,昼锦归来,雨露恩泽。 此诗以明丽清畅的笔触,展现出宜兴山水人家的优美画卷。首联以梅溪之水起兴,梅溪本就是宜兴的胜景,溪水清澈,无痕无迹,恰如诗人淡泊名利,清白自守的高洁人格。主人家的花影摇曳在门边,花开万树,万花照映在溪水上,相映成趣。颔联写花开万树,流水一村,这正是诗人的精神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而采药之路的迷离,读书之声的黄昏,又为这幅山水画卷增添了几分生活的气息。颈联以“采药路迷”表达出诗人的欣喜之情,王汝瑛将要回到家乡,看到家中的亲人了。看到曾经沧山屐履远游归来的儿子,白发老母必然满眼泪光,亲切的话语等待着儿子:“孩子,你吃苦了。”由不得涌出百年孤独,一切慈母。”(戴建业语)人生在世最大的事情便是母子重逢,这才是人生的白天锦花繁叶茂之地。“读书月下”进一步表明宜兴人文环境的宜人——与文化、学问相伴的人生必然是有涵养、有温度的生活。尾联一“归”字落,点明诗人所感之旨——这是赞美王汝瑛归来,更是对家乡的赞美与礼赞。古人言“经世治国”,就是在改变这个物质的世界的同时更改变人精神的属性——这就需要“天家雨露”的恩泽与培养。而这种恩泽就是我们所说的政策与环境。

这首诗读来如行云流水,淡泊而优美,充满了宜兴山水人家的生活气息。在王汝瑛归乡的旅途中,他带回了梅溪的美景与宜兴的人文环境。他将在外游历所见所闻带回给家乡的父老乡亲,他将在外学到的知识、文化带回给家乡的子孙。他将在梅溪边为家乡的子孙讲述外面的世界,他将在宜兴的山水之间培养更多的英才。这就是诗人所赞美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人文环境,这就是诗人所期待的文化哺育下的人的教化与温情。人间万事皆可欲,唯独诗歌最无情。面对这一枝流落到俗世的宜兴山水画诗画合一,读者心之所至便可通达千里之外——因为我们热爱着这个宜兴,因为我们更期待这温情的“昼锦”归乡之图能给每一个人带来欣喜和满足。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