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哭舍弟东山十首 其三》明李东阳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明] 李东阳

《哭舍弟东山十首 其三》原文

恸哭三郎逝,凄凉二载过。

我心方抱棘,汝泪复悬河。

齿为唇馀冷,哀从乐处多。

犹怜梦中句,声断不成歌。

现代文赏析、翻译

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

诗人在痛失爱弟之后,心情悲痛,以现代文来表达就是“我”痛哭三郎逝去,弟弟悲痛过度已经两年了。“我心方抱棘”,棘是荆棘,棘手,荆棘丛生,喻指困难重重。“汝泪复悬河”,河就是黄河,黄河之水天上来,奔腾汹涌,无休无止。“齿为唇馀冷”,此句用“唇齿相依”之意。“哀从乐处多”,生活越是快乐,亲人越死得悲伤。“梦中句”即梦中见弟弟再作诗的情景。意思是:最令人痛心的是在梦境中呼喊着弟弟作诗,可悲的是这样的诗篇总是在梦中中断,最后写到:梦断诗不成,歌声断绝。

诗人借着梦境来抒发悲痛之情,梦中与弟弟相会作诗,可喜的是梦醒后发现是南柯一梦。但即使是梦中的欢乐也是那么的凄凉与悲哀。作者借梦境来抒发自己的悲痛心情。作者直接倾诉自己内心的悲痛哀思,来唤起人们的同情。诗文最后写到:“仍怜梦中句,声断不成歌。”这里的“梦中句”应是欢愉处“二载”过的情形 ,由此“痛”起;“不成歌”,以示自己最需要与弟弟同享欢乐,但已不可能。悲痛欲绝!

此诗语言质朴无华,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弟弟逝去的无限悲痛之情。诗中多处运用对比,如“恸哭”与“凄凉”,“我心方抱棘”与“汝泪复悬河”,“哀从乐处多”与“梦中句声断不成歌”等。通过这些对比,更加突出了诗人的悲痛之情。全诗语言朴实无华,感情真挚动人。是一首非常优秀的五言古诗。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