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雨中种竹》明李东阳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明] 李东阳

《雨中种竹》原文

石栏沙路雨声乾,为欠萧萧一两竿。

深带土膏从地底,暝移茅屋过江干。

方于辰日依时种,影待晴天拂翠看。

试倚蓬窗听疏密,布袍沾尽不知寒。

现代文赏析、翻译

雨中种竹

石栏杆旁,沙路湿润,雨声渐停,此时正适合种竹,却少了潇潇竹影一两竿。翠绿竹子深入肥沃的土壤深处,笼罩着清晨的阳光,照亮江边茅屋。

种植竹子顺应时令,生长起来的竹影可以在晴天时看得到,推开蓬窗倾听雨后竹叶的稀疏,浑然不知寒意。

赏析:此诗描写诗人雨中在石栏杆旁种植新竹。由开始的场景及思考延伸出来:黄梅时节阴雨绵绵,本来枯燥无味的栏杆显得“石头子白白灿灿、一路几垅”(魏福庚版注).已是可用斗箕围置的那种不错的光景;水泄地面已是如此温暖细嫩起来的水泡样的野芹和蒲(珠露),一个专享富贵——小小的太湖石缝深处的那分绝对惬怀的气氛外更成爱赏,非值闲情或聊求添点物质营养真植补上不行也就在此地之细找安慰但看着像现存美美楼身景象对其实出谬相甚远的荒凉之景实在不能释怀;现在好容易天公作美,久违的疏朗明快气氛终于可以弥补一下,还真的惬意!这正应了那句“深带土膏从地底,暝移茅屋过江干”的诗句。

而竹子正是“影待晴天拂翠看”的理想景致.读完这首诗似乎我们也听到了一个皮肤健硕,满脸都是暖意微笑的人轻轻低语:也还只有这里,有那些连小孩子都认得并常年吟诵的歌谣和旋律!种上些绿竹在春意萌动间是那么有精神!待到盛夏满目新翠、蓬勃生动更是与那歌声、旋律和一切都是那么的相宜。此诗在形式上平仄对应有致,押韵平顺;语言清新自然,是明代诗人的佳作。

译文:石栏杆旁边的小路被雨水冲刷得干净而润泽,此时最适合种上新竹。然而此时竹子却少了几竿。翠绿的竹子深入肥沃的土壤深处,阳光照射在竹子上。夜晚茅屋渐渐移动过去。种竹子要按照节气顺应时令,等到竹影投射在地上非常美丽。推开窗户听着雨后竹叶的稀疏声,浑然忘掉外面的寒冷。

“深带土膏从地底,暝移茅屋过江干。”写出了种竹的时令、环境以及心情。诗人面对一片将要吐露新篁的泥土,满心都是对即将到来的新篁的企待。“从地底”的“从”字,说明诗人并不希望它在什么时候忽然长出来,“膏腴美泉石要慢慢地培育出来。”似有一种刻意雕琢的心机在内。“吹碧滟晴霞”,说时间已是日暮了。尚可以看到稀疏的新篁,挺拔入云;“暝移”暗示在痴情不变之中故已有约定成守,不在忧自斜也;“过江干”更不言而喻矣!一个“待”字和前面的“从”字前后呼应,表明一个“静”字。此诗把诗人静候新篁的心情写得极为细腻感人。最后两句说:“试倚蓬窗听疏密。”这两句是写听到新篁破土而出后喜悦之情的直接流露。读到这里,我们似乎看到诗人倚窗而听的样子。“布袍沾尽不知寒”,足见其心之醉,神之驰也!此诗以叙事为主,中间两联写景抒情,把一个“待”字和“静”字写得生动传神,极富神韵。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