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假山成戏作二首 其二》明李东阳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明] 李东阳

《假山成戏作二首 其二》原文

有意寻丹壑,无钱买白云。

冈峦才数叠,城市已平分。

远可游松子,清宜隐竹君。

山成谢岩叟,题壁为书勋。

现代文赏析、翻译

好的,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诗一开始就拟景:“有意寻丹壑,无钱买白云”。以拟人手法,“有意”是自我心理描写,将自己发现小山的原委娓娓道出。非但不是生硬刻画,反倒让人感觉到这一对比心的市侩客偶然沾沾自喜;本来就是简单的情趣似乎因此而变得复杂起来。“无钱买白云”则点出题面,说明能发现此山,是因为山主人吝啬得出奇,连偌大的白云也舍不得卖出几缕,以致在山下徘徊的诗人无法不为之动情。

“冈峦才数叠,城市已平分。”进一步以拟人手法刻画假山及其主人。上句仍是诗人对假山及其周边景色的白描。此山虽只“数叠”,却已能见其有峰回路转之妙,这当然让久居城市的人羡慕不已。下句则将山主人拟人化到极点。一般的山冈,是不可能“平分”城市的,但在诗人笔下,却轻而易举地就“平分”了城市。不仅于此,因了这座假山的横空出世,“城市”和“冈峦”也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于是高下、远近、浓淡、疏密诸多变化的景致顿时跃然纸上。这是点睛之笔。

“远可游松子,清宜隐竹君”,在这天造地设的一片山水中,“我”该如何去游览?一向风流自赏的松子子真足为伴;本来如此超脱清雅的竹君、也十分对得起隐者的称谓。无论赞叹、不论追慕,“我”自以为生活在城郊不也够清雅吗?更不用提尘心如丝的凡夫俗子了。在以上四句诗中诗人都是对客观景物的拟人化描写中游目骋怀。至于游者自身是僧人、官宦或是酒肉之徒,则全然未提及。然而在“山成谢岩叟,题壁为书勋。”中笔锋一转,这一游者的身份便昭然若揭了。“谢岩叟”本指隐者,这里实指这座假山本身。“题壁为书勋”则表明游者与山的关系非同寻常。既有了前文的种种描绘游者之所以然,又以拟人手法将游者自身巧妙地融入其中,诗人的巧妙之处正在这里。他化板为活,使全诗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收束了。

现代文译文:

我费尽心思去寻找这红色的山谷,但是因为没有钱无法买到飘渺的白云。当我看到那起伏的山峦的时候我就觉得他们只是微微高了一点就像是连绵起伏的云海一般构成了层叠的幻境!我从远方看它仿佛可以看到远处稀疏的松林可以清晰的看见那些孤独的松子在上面飘摇而下落在我手上的都是清晰可见粒粒颗粒,散落的山石将阻止过路的人贪欲横行它可以引起无数奇异的景象激起无际波澜涌起心间感慨萦绕怀古怅惘怅惘满怀故知的回味过往...哦...生活在这个离城不远的的地方就像是领略在仙境之中一样的美丽令人向往令人流连忘返.哦..这里的山是那么的美妙,我曾经和山上的隐士们一样深居山中但我不像他们那样拥有那恬静的心情。我是来自城市的凡夫俗子我不懂得隐居但我知道在这里我的生活比隐居更自在更逍遥自在!

于是我以谢灵运自况,用他的口气题壁留念写下我的功绩!我感到非常的自豪和骄傲!这就是这首诗的大概意思了。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