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李东阳
谁为君侯续旧祠,眼中人事几推移。
登科士有同朝愧,忧国心惟异代知。
长路屡曾经此地,高风真足壮吾诗。
不须感慨深怀古,风雨催人鬓易丝。
昌平学宫和刘谏议祠韵
李东阳
谁为君侯续旧祠,眼中人事几推移。 登科士有同朝愧,忧国心惟异代知。 长路屡曾经此地,高风真足壮吾诗。 不须感慨深怀古,风雨催人鬓易丝。
赏析:这首诗作于明弘治十五年(1502)。当年是壬戌年,而壬戌年恰好是刘氏家族遭难之年。作者深感岁月无情,自己的年华在“风雨催人”中不断地老去,不能为往事重作努力,这对他是一个深刻的教训,因而流露出一丝惆怅。 整首诗以追怀、景仰为主,一洗昔日陈言,没有任何感叹、牢骚之辞。读这样的诗,令人感到身心清爽,受到陶冶。这正体现了诗人诗歌创作的艺术特色。
译文:昌平学宫又重新修缮了刘谏议祠在这里。物是人非看着周围的人事变迁,想要为自己的君主修缮祠庙也觉得心有余力不足了。朝廷里有才华的人仕途不如意也有恨自己没早早显露才华的人;而我这个后世的人只能理解你忧国忧民的赤子之心却没有好的办法帮助你反而写下诗句以表心意啊。在学宫前的小路来来往往走过多少人啊,你正直清明的风范足以鼓励后进努力我的诗歌啊。我不用写出长篇大论抒发深情的怀古诗,想我风雨吹散了我的头发也在不断地增加白了。
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与表达技巧,是古诗词鉴赏的重点之一,常见的题型有欣赏诗歌的表现技巧和思想内容、谈谈你的感想或评价等。要认真读诗文内容,正确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做到思想内容与表达技巧的统一。对表达技巧要结合诗歌的意境来分析。本题在翻译时要把相关修饰性词语翻译清楚,要考虑到句式和现代汉语习惯相同。对于诗歌思想内容既要概括全诗内容又要根据注释了解写作背景,并联系作者的写作意图理解即可。这首诗前四句记叙了重修昌平学宫和刘谏议祠之事及作者感慨之情;后四句抒发了对刘的景仰并自抒胸怀。全诗一气呵成,语言古朴简洁,虽无生僻语怪之词,却有超常运典的神妙。诗句中的“长路”“高风”都是借刘氏忠君爱民之典故来表达作者及众人忠君爱国之情;“屡经”“足壮”则把抚今思古的情感推向高潮,全诗情感高潮油然而生.超常运典的神妙把忠君爱国的情感表达得深沉含蓄而又磅礴跌宕,使读者仿佛在历史与现实、艺术与思想的交汇点上,感受到诗人对腐败无能的政风的愤懑之情及对勇于担当的清廉之士的崇敬之情。读之令人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