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李东阳
山家形制朴无装,伴我颓然入醉乡。
人境最宜林下一,丈筵何羡食前方。
不辞地僻江湖远,却爱官贫岁月长。
几见雪堂明夜火,拟从东壁借馀光。
以下是按照要求写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在汝学席上赋陶鼎 叠前韵
明代 李东阳
山家形制朴无装,伴我颓然入醉乡。 人境最宜林下一,丈筵何羡食前方。 不辞地僻江湖远,却爱官贫岁月长。 几见雪堂明夜火,拟从东壁借馀光。
这首诗是李东阳在朋友家饮酒赋诗时所写,席间再次用前韵叠写自己独特的感受。
首联“山家形制朴无装,伴我颓然入醉乡。”写出了陶鼎的特点,以及作者在饮酒时的那种洒脱的状态。作者用“山家形制朴无装”描绘了陶鼎的朴素自然,与诗人自身的随性、自然的状态相契合。而“伴我颓然入醉乡”则表达了陶鼎在诗人饮酒时的陪伴作用,以及诗人那种放任自流、陶醉于酒乡的潇洒态度。
颔联“人境最宜林下一,丈筵何羡食前方。”写出了作者对环境的独特看法。这里的环境并非指单纯的自然环境,而是包括了社会环境在内。“人境”不是指热闹的都市,而是作者内心的一份坦然,是一种没有功利,没有喧嚣的环境。在这环境之中,就像是“林下之隐”,自得其乐;同时也很羡慕眼前席间的朋友享受“美食在前”,赞赏友谊间的互敬互助。“何羡食前方”亦寓意深远。虽然身处于清贫的席间,诗人并不感到什么,倒是因为这里远离世俗而具有特殊的环境气氛——只有与名利场不相干的诗意才是诗人追求的环境和心境。在这里作者对于山水园林的爱是有条件的——为自身便,不愿奔走寻觅;“人世经过”,方可远慕。很明显是明式淡雅高洁的情意及风流文人飘逸自然的雅趣的表现。同时颈联又将饮馔和生活环境联在了一起。“不辞地僻江湖远”中暗藏着对那种偏远之地的独特生活环境的一种神往。古人因不与政治祸乱相随迁徙之地是一种生活愿望,颔颈两联同含这一意义。“地僻”更见闲逸,“官贫”也含有聊以自慰之意。“岁月长”是诗人对生活的感慨,也是他自得其乐的情趣所在。
尾联“几见雪堂明夜火,拟从东壁借馀光。”再次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生活环境的向往和欣赏。“雪堂明夜火”是作者对于雪堂主人那种生活情调的赞美,也是对于那种夜火中的诗意生活的向往。“拟从东壁借馀光”中的“东壁”指的是营室星座,是古人观象之所在。“馀光”暗喻那种诗意的生活余韵。诗人希望从那里借来一些诗意的光辉,增添自己的生活情趣。这余光其实就是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这首诗表现了李东阳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洒脱的人生态度。通过对陶鼎和环境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朴素、清贫、诗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李东阳作为一位文人雅士的风流文采和淡雅高洁的情意。
希望以上回答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