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梅涧》明李东阳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明] 李东阳

《梅涧》原文

僻地沙寒水更清,老梅偏向涧边横。

风吹落瓣仍低陨,石压傍枝却倒生。

野鹤对人轻欲舞,蹇驴冲雪瘦能行。

山翁只在山中老,看尽春光不入城。

现代文赏析、翻译

原诗描述了一位孤僻的山民居住在边远的寒冷地方,只有一条涧边的老梅伴他过冬,即便石压傍枝也能不屈地生活,枯枝遇风又会微微垂落雪花,雪压山驴迎风独自在荒原上行走的形象。诗句描画出的景物在旷野间特别逼真。老梅之寒而不凋,以及梅花凌雪呈艳之美,相互映衬,都得到了如诗如画的体现。然而这些描画出来的似乎是在险恶的绝境中的春意,实质上却是温厚的性情在静僻的地里开花、悄悄地在默默的生活里的等待、与绝望之境中怀有的希望的生和美的一种含蓄而别致的抒写。这首诗的情感的内核是很正面的。全诗通俗平易而又极具神韵,构思运笔都很到位,颇有意味。

赏析二: 这是一首山村冬日景物的小诗。梅涧即以其涧畔有梅而出名。一个“僻”字,带出其地荒凉;一个“石”字,压出其地贫寒。然而诗中却用几笔清新的笔墨描绘出了一幅极富情韵的山村冬日图。

首联写涧畔老梅的独特环境:“僻地沙寒水更清,老梅偏向涧边横。”这涧畔水清、老梅独横的环境,多么幽静而充满生气。它已初步烘托出诗人闲适恬静的心境和孤高自赏的性格。

颔联写冬日梅花的神态:“风吹落瓣仍低陨,石压傍枝却倒生。”冬风吹来,梅花纷纷扬扬地飘落,但它依然保持了梅那特有的丰姿和神韵;尽管它有的枝干上被压着几块岩石,反而更显得它那倒生的枝条具有独特的倔强生命力。“低陨”“倒生”,联同前面的“风吹”二字,都表现了诗人对老梅的独特个性的赞誉之情。这一联也是拟人手法。一“低陨”一“却倒”,大出别样的韵味,你能说它不也是对诗人心境的如实刻画吗?这不仅说明老梅耐寒的特性为诗人所喜爱,而且暗示诗人自身的心境也是经历种种困厄挫折而又倔强自持的。

颈联描绘山村野景,“野鹤”句反衬梅涧冬日的寂静,“蹇驴”句则用瘦驴冲雪的苦旅来反照涧边梅花的凌寒独开。诗人在前以物拟人,写出了自己孤高自赏、不肯媚世迎时的节操和幽隐的心理;后联以景结情,余韵无穷。“野鹤”“蹇驴”两句绘出了多少不甘沉沦、傲世独立的穷士形象!

尾联:“山翁只在山中老,看尽春光不入城。”诗人劝山翁留在山中不要入城,表面上是写他不入城汲汲于名利,实际上是言自己不随波逐流、迎合世俗。这不仅表现了诗人对污浊世俗的憎恶之情,也表现了其对挺劲奇崛的老梅精神的歌颂!梅、涧、山翁交融为完美的写意之境,“海客谈瀛州”(刘驾诗句),那个天真佚荡的高境界背后只能用狷介、固穷以性情应对的现实;“不可屡迎之”(于维简诫人之辞)是那么辛酸而实在的告诫!“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贾岛句),真希望自己也能过上这种隐居的生活啊!

这首诗的通俗平易而又极具神韵,构思运笔都很到位,颇有意味。在闲适恬静的景象中寓以真情实感,不愧是一首好诗。

译文:

偏远的地方风沙呼啸水更清,涧边的老梅树偏偏横生。风吹落花瓣依然低垂陨落,石头压枝条却依然倒生。野鹤看见我似乎轻舞起来,雪地里瘦驴载我前行。山中老人只在山中安享晚年,我观赏尽了春天的美景却从不到城去求取功名。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