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李东阳
菰丛苍苍集烟渚,山头湿云半为雨。
垂萝绕屋茅覆墙,石燕林鸠似相语。
桃花落尽梅子黄,南湖北泖俱茫茫。
黄泥道路白头浪,知是江南烟水乡。
长安溽暑秋过半,雨湿书床尽糜烂。
三年诗逋坐盈案,拂君画图为君叹。
闭门觅句无人催,呼童卷送休徘徊。
君看白石最深处,纸背犹湿青莓苔。
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
题朱仪中雨图
烟渚苍苍集菰丛,湿云翻雨罩山峰。 垂萝绕屋茅覆屋,石燕林鸠似相逢。 桃花落尽梅子熟,南湖北泖春水涨。 黄泥白浪正茫茫,知是江南烟水乡。
朱仪中是李东阳的同辈诗人,此图也像是他画的。时值秋雨连绵,作者来到画图前面,细细地玩味,很是感慨。开头二句,写出图中的烟云和天气情况,由“半为雨”看,下面很可能接写作者来到此处的情景。此篇全以赋笔写出画面,并把景物和自己的感受融为一体。
三、四句写画中人家屋宇深藏,以垂萝掩映;林鸠在雨中呢喃,显得格外亲切。而“石燕”句把雨中飞鸟的生动神态也描绘得很有诗意。
五、六句一方面写出梅子黄熟的时令,另一方面又从“南湖北泖”写出水涨的景致;纸上的青苔,似乎也带着雨意。由于连日阴雨,“长安”即作者所在的城市暑湿难当。秋雨为诗人的书案带来了霉烂的气味,他自己的心情也一直未得排解。因而看到这幅画图,更添几分惆怅。这两句是写作者自己面对画图时的感受。“诗逋”指诗债欠满,他从三年前就开始欠下的诗债。如今却只能把图画当作诗债来消磨。“休徘徊”三字还含有多年向往之久而未能实现之意。作者本来未必想写这幅图上会有何种寓意。但是人们常有把自己的愿望或对别人的安慰寄托在画面的特点上的习惯。朱仪中的画可以说包含了一种使人可以接受这些寄托的可能。“白石最深处”未必深藏之处,“最深处”是指画的空白处吧。至于最深处有青苔更是李东阳此诗描绘雨景的关键环节,因之有填补这空白处的意思就属于作者的揣测了。“君看”两句可以视为结语:你看这里就是画上画着深苔的地方也还是湿润的青苔啊!现代的解读方式也许把这里处理成了一个令人无可奈何的结束语或者画外音效果:是啊!“长安”处多有烟尘之气而自不可长留,就连纸张都是发潮的。一个黄昏,诗人在此展图凝视许久,恍然觉得仿佛纸背也带有几分青苔所象征的生机和湿气,多少为他那“长安溽暑秋过半”的生活增添了一点生气。这样的现代文译解应该可以反映李东阳原意吧!至于画面所绘是出自何人之手已无从考证了。不过它似乎能够引发人们无限的遐想和联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