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和吉祥孜老二诗》宋释宝昙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释宝昙

《和吉祥孜老二诗》原文

茅屋三间自有馀,置身不合在蓬壶。

谁知三尺子童子,解唱一声于蒍于。

割肉向来闻鹭股,合尖今始见浮图。

传灯事毕归来好,一岁风波几日无。

现代文赏析、翻译

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

茅屋三间自有馀,置身不合在蓬壶。

诗人笔下的茅屋虽然简陋,但却给人一种宽余舒适的感觉。他并不羡慕仙境般的蓬莱、方壶,反而觉得这些地方并不适合自己。他愿意留在人间,过着平凡的生活。这种思想境界令人敬佩。

谁知三尺子童子,解唱一声于蒍于。

三尺子童子,是指身高不足三尺的小孩。这个小孩竟然能够唱歌,而且唱的是于蒍于这首歌,这是一首反映农事活动的民歌。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非常关注民生,对于农事非常熟悉。这让人想起诗人陆游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割肉向来闻鹭股,合尖今始见浮图。

这句话是说农事,是对于庄稼收割和粮食存储的一种形象描绘。诗句中的“鹭股”一词也是比较独特,表示谷物像鹭鸶腿一样,寓意收割后留下来的粮食是微不足道的。而“浮图”则是指粮食储存的地方,表示粮食储存量丰富。

传灯事毕归来好,一岁风波几日无。

这句诗中的“传灯”是指佛家修行过程中的传法,象征着僧侣的修行和佛法的传播。“事毕”则是说传法的事情已经完成,回归田园生活才是最好的选择。最后一句“一岁风波几日无”则是说一年四季中总会有风波和困难,但是这也是生活的一部分,也是成长的必经之路。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现了释宝昙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民生的关注。他用简单明了的语言描绘了田园风光和农事活动,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于佛法、修行和人生的理解。这种思想境界令人敬佩和感动。

现代译文:

在这三间茅屋中生活,我并不羡慕蓬莱、方壶这些仙境般的地方。谁能想到我这个三尺高的孩子童子,竟然能够唱歌并唱出农事活动的场景。一直以来都听说农事如割肉般辛苦,如今看到粮食储存的地方才明白其中的意义。传法的事情已经完成,回归田园生活才是最好的选择。一年的风波和困难总会有几次,但是这也是生活的一部分,也是成长的必经之路。这就是我释宝昙对于田园生活的理解和对民生的关注。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