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蓝智
番水初传信,滁山想定居。
秋吟兼蟋蟀,晚饭得鲈鱼。
落月沧江阔,凉风白发疏。
兵戈关塞隔,不敢问何如。
原诗是明人蓝智的《闻蓝山兄寓滁州》。每句字面意思是鲜明的。以下是我基于这组诗字面意思以蓝智、归隐生涯(吾志),落日(今月),客中,风波险阻四个部分内容解读和扩展的赏析。
诗中首句“番水初传信”,蓝智化用“番水传书”的典故,表达了对蓝山寓居滁州的喜悦之情。次句“滁山想定居”,蓝智对蓝山在滁州安家的思念之情溢于言表。他似乎看到蓝山在滁州的山水之间找到了自己的安身立命之地。“秋吟兼蟋蟀”以声寻人,暗传关注。微弱的秋蟋蟀声增添了一种特殊的寒凉和况味。“晚饭得鲈鱼”,提起在家中的平淡生活,即归来以后的居家闲淡之情,叙述之间有一丝艳羡与流连。“落月沧江阔”继续摹写旅夜景色的凄清,借此表达出客居的孤寂之感。“凉风白发疏”以白发、疏风暗喻年岁的高大,表达出一种人生已老的伤感。而这一切又是在凉风拂面的情况下引发的,所以更增添了悲凉之感。“兵戈关塞隔,不敢问何如”,兵戈相向、关塞阻隔,这是何等险恶的境地!此时蓝山兄的处境如何,诗人不敢向他询问。
这里用了《诗经·唐风·鸨羽》“宴尔新昏,如兄如友。心之忧矣,莫知所嗣”之典。意思是说:你又娶了新媳妇,对我既像哥哥又像朋友般的照顾。心里是那么担忧,可谁又知道呢?现在蓝智担忧蓝山兄处境安危,表达了至友间的深情厚谊。
这首诗写作者的好友蓝山在滁州寓居的生活状态,通过对“秋吟”、“晚饭”、“落月”、“凉风”等细节的描写,表现了蓝山生活的闲淡安宁,同时抒发了作者自己的羡慕、关切以及对往昔、对时局的关连愁苦之意。这样的闲适描写同时隐隐流露出人世险恶之意。它同样描绘出蓝山亦正亦负亦狂亦狷的江湖形象,但这不同于于谦、吴与弼的那种具有朴实可爱率真无邪之气;有一种憧憬、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在里面,同时也有一种不谙世事的消极情绪在里面。
诗的语言朴素清新,风格沉静蕴藉,但表达的是一种江湖生涯中的无奈与闲愁。这大约是隐士文人常见的一种通病吧!不过,这又何尝不是人性的真实现象?或者说即使没有这种经历的人也常常有这种想法和情绪?总之它反映了一种普遍的人生愿望和人性的追求。
在清代查慎行编的《初白庵诗评》中说:“野人诗骨高,最喜起老句法。”这位野人就是蓝智。他在江湖中人缘极好。诗如其人,诗的风格沉静内敛正与他的人气个性相合。他说“一番山水为知己”,则他自己当是一种具有些许魏晋气象的野逸之人。这里也不难看出诗文性情合位之道中的一个有趣的事理:什么样的材料养育什么样的人做出来的东西一定也会反映出这一特色来的客观实在性来;什么人在什么样的环境里做出来的东西也具有相似相近的特征;而一个人的文风又常常是他最真实的人性的外化表现。
至于这首诗的今译译文如下:
听说蓝山兄寓居滁州,让我欣喜若狂。
秋夜蟋蟀声声作响时,吟诗作赋度时光。
晚餐时分品尝到清蒸鲈鱼,不禁想起家中的闲淡生活。
江上月光明亮皎洁,夜色苍茫更觉悲凉。
白发疏疏秋风凉爽,险阻江湖飘泊多变。
边疆战事阻隔关塞,只能遥遥问候他一切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