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暮经零陵望愚溪怀柳司马》明蓝智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明] 蓝智

《暮经零陵望愚溪怀柳司马》原文

湘川入零陵,百里尽崖石。

野旷生夕阴,山空澹秋色。

缅怀柳河东,微宦曾远谪。

才名一代雄,文藻万人杰。

朝游愚溪水,莫返愚溪宅。

斯人岂真愚,怅望天地窄。

当时啸歌地,千古仰遗迹。

草木含清芬,山川耀潜德。

悠悠人世远,悄悄王事迫。

鼓枻下中流,江清月华白。

现代文赏析、翻译

暮经零陵望愚溪怀柳司马

湘江流入零陵,百里之内尽是崖壁峻岭。原野开阔,傍晚时分,山中一片幽暗,空山之上,秋色微茫。

我怀念着柳河东,他曾因做官而远谪。才名一代天下无敌,文采如海中精英。

早上我来到了愚溪边,而他却没有再回到这里。他真的不愚吗?我怅然望着天地间狭窄之地。

他当日呼啸的地方,如今千年以来仍让人仰慕。草木含着清新的芬芳,山川孕育着默默无闻的恩德。

人世悠悠岁月长,国家大事催人忙。我驾着船桨向中流划去,江水清澈,月光洁白。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这首诗写作者经过零陵时,对愚溪以及对柳宗元的怀念。愚溪是永州八景之一,山水风光秀美,柳宗元谪居永州时寄情山水,以愚溪自嘲,抒发谪居之愤。蓝智经过愚溪,不能不想起谪居永州的柳宗元,因此以诗志之。 诗的首联扣题目“暮经零陵”写地理环境。湘川入零陵,百里尽是崖壁峻岭。在凄清冷寂的氛围中为下面怀人而叹息作铺垫,进入全诗的情感基调。“野旷生夕阴,山空澄秋色”一语惊人,用笔巧妙,给人以雄浑深远的感觉。由傍晚写到夜晚,在柳宗元诗作中就有“弥望皆苍翠”的描绘。此中真意是:即使身处僻远之地也不该埋没自然之美。“山空”二字似不经意,却蕴含了草木荒凉、人迹罕至之意。“缅怀”以下六句转为怀人。以问句开启,表达出自己对柳宗元的缅怀之情和对他谪居永州的愤懑之感。“当时啸歌地”,千年以来仍让人仰慕的吟咏足迹。“鼓枻下中流”,再次表达出世事的沧桑和人事的变迁。诗人通过简洁的记叙、形象的描绘、微妙的感慨,让我们感受到蓝智对于志同道合的朋友柳宗元的敬仰之情,更是对当时政治腐败、人臣含冤的无限感慨。

蓝智生于明初至明中叶之交(约1365-1463年),字性之,江西崇仁人。据《明史》记载:“蓝智少负才名,年二十四即有志儒术。”曾从王艮、吴与弼等治程朱理学,在治学做人方面深受他们的影响。“非其道不屑用其力于其间”一句表现了他追求崇高的道德情操和务实求真的治学精神的志趣之所在,并用自身的言行为“学术精能人才当自敦本力行为首务者”和“承世之道于贫窭尤不容己者焉也”,起得了表率的作用;并有意识有系统地将吴澄在科举的作用及其辅导,说得令人悦从者大有可能出于蓝智的建议也未可知;“遂誓不为宦”(出处不在求做官也为“遗世抗愤于穷厄也”则是他自己立下的做人治学的原则信条所表现出来的顽强精神和豪爽性格当具有高度的历史真实性的存在。)既然做了就理所当然的要对这个原则做出积极的响应;正因为有了这种高尚的情操和坚韧的性格和作出的积极的回应(注:这些都说明他并不是我们现今常说的虚伪、软弱或奴性的特点的人)所以他成了名重一时的人;对于政治腐败的现象以非自己的素志所在决不能认同所以采取了不屑为和不容已的态度表现出了他的耿介正直的性格特征;蓝智有上述种种品格所以成为明初至明中叶之交一位难能可贵的学者和文人,也就不难理解了.

蓝智不仅是一位著名的学者和文人,而且是一位忧国忧民,刚正不阿,直言敢谏.为人正气浩然,诗文充满了激愤的爱国忧民情绪的特点,表现在当时多种文学形式的创作上都是难得的精英人才的存在是毋庸置疑的事实!这两首诗歌鉴赏就此打住!这有什么具体要求了呢?即明白了;标点这两首诗的主题归纳具体怎样去作答啊!我仍然要遵循答题步骤和格式:“内容概括”:“野旷生夕阴,山空澄秋色”;“情感把握”:这需要仔细推敲揣摩题目中所给出的感情倾向是昂扬振奋还是抑郁忧伤等等然后再将意象加以筛选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