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象州江上》明蓝智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明] 蓝智

《象州江上》原文

山川空历历,舟楫更迟迟。

落日江如练,清秋鬓欲丝。

孤云晴自远,独鸟晚多疑。

未敢辞王事,苍茫问路岐。

现代文赏析、翻译

象州江上

明 蓝智

山川空历历,舟楫更迟迟。

落日江如练,清秋鬓欲丝。

孤云晴自远,独鸟晚来悲。

未敢辞王事,苍茫问路岐。

这是一首羁旅怀乡的诗。象州县,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南部。

诗的头两句揭示题意,山水历历在目,我的心更痴留连。“山川空历历”,并不是诗人不曾失笑红尘世扰扰;惊问桅墙烟水;“何处看”中也说明了这样缘故。这句以下切题,江上的“孤舟”为什么这样迟迟不行呢?是因为:“落日江如练,清秋鬓欲丝”。正是日暮秋清时,作者踟蹰江干,心萦万里。“练”指白绢,“丝”喻白发。澄江如匹练,而人忽染白鬓鬃,是异乡客思之兆。“清秋”二字,尤其孤寂难堪。这样的心境也使人不由想到故乡亲人的盼望,诗人的兴叹更由然而起:“孤云晴自远,独鸟晚来悲。”看到江上这两行征途上飘逝的白云和渐渐归去的独鸟,也许可以引带出诗人几多的乡思情绪呢!每想起“归巢入林晚,并影入江迟”(《夜归》)的情景,就会感到一种无名的惆怅和酸楚。末两句更深进一层,如果只说自己因要担负起“王事”,不能不别家离亲而远去象州,那倒没有什么悲慨;而这里既指明是“苍茫问路岐”,就表明原来担负着一定的使命,一旦“事过景迁”,这种使命已无须再为它奔走了;于是诗人发出“未敢辞王事”的自笑自叹,他流露的是一种英雄失路的悲歌凄楚之情。这和“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杜甫《旅夜抒怀》)也是相近的。这首诗的前六句以虚写景,时序从夕阳写到日暮;后两句写当晚思家情怀,由日暮而入清夜,全诗含蓄空灵。这首诗写羁旅情怀能前应未来,深得兴象高远、造境深曲之妙。这较之宋人一些陈辞老套、诗旨明显或慷慨仗义、皮相之作在艺术上有异曲同工之妙。由于封建时代所定礼法森严,“女子善怀”、“臣子愤懑”(苏味道《蜀道难》)乃天经地义。我们读蓝智的诗,不难从那些“王事”之类的话中感到一种英雄失路的悲歌凄楚之情。蓝智是一位有抱负的人,他曾为明初朱元璋的“大一统”而献策尽力;但同时又是一位有骨气有正义感的文人。他在《咏史》诗中曾以“青田玉食三千客,碧海黄金十二楼”来讥讽过那些庸庸碌碌的官僚们;在《象州江上》诗中又以“未敢辞王事”自笑自叹。可见他是一个很有自信力的人。他的这种性格和气质在诗歌中往往表现出一种苍凉悲壮的风格来。此诗用笔简炼而富于含蕴,读后但觉其情深意远而又浑然无迹。这也正是五言古诗的一种艺术特色吧!

这首诗的前六句描绘了日暮秋清时诗人伫立江边怅望的画面。“山川空历历”,说明诗人对山水的深深眷恋。“落日江如练”,以如练的江水反衬自己鬓发如银的悲凉。“清秋鬓欲丝”,一个“欲”字极传神,将诗人因年华已逝而暗生的老大徒伤悲之情烘托出来。“孤云晴自远”,以晴空中的孤云自比,“独鸟晚来悲”,“独”字妙,既描绘出诗人对现实恰似惊鸿掠过的警觉,又在一片清静中给读者一刻难以言传的寂寥。诗句深微精妙,蕴含飘泊不定、坐卧难安的内心感受。“孤云”、“独鸟”语涉双关。美芹非华 魏特著网中央浏览>孤单旅行并无其它项目甚无聊如此而在卖书<德狗犹太历毕卖气绝对飞不成。《沁园春•寒花有感》:“韵部通萧籍,吟身委路歧。”黄庭坚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