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郭氏遗经堂》宋薛嵎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薛嵎

《郭氏遗经堂》原文

校雠存手泽,肯构炯前光。

际此圣明代,应无屋壁藏。

半窗分雪影,九蠹避芸香。

静想趋庭意,居然师友旁。

现代文赏析、翻译

没问题,下面是按照要求写的赏析:

郭氏遗经堂

宋 薛嵎

校雠存手泽,肯构炯前光。 际此圣明代,应无屋壁藏。 半窗分雪影,九蠹避芸香。 静想趋庭意,居然师友旁。

这首诗是作者为郭氏遗经堂题写的诗作。全诗围绕“郭氏遗经堂”这个主题,以郭氏藏书之丰富、保存之精心以及传世之愿望为主要内容,充分体现出了薛诗的一家之风格。

首联写对《遗经》的珍视与对前辈开创者的敬仰之情。“校雠存手泽”,指《遗经》原本由他亲手校雠,因作者具有“书为心画”的藏书理念。“手泽”一词在此非指水痕,而是指书籍中有珍贵的手迹可保存,犹如今人留字于书页之中,亦颇常见。 “肯构炯前光”,是对前人建堂构想的肯定与光大。“构”即“构厦”,“肯”即“基址”,均指建筑。“前光”是对前人的敬称。此联以叙事起,结合着对《遗经》的珍视,对郭氏先祖的敬仰之情。

颔联是对现实中的情景的描绘。“圣明代”是对当今的赞誉,谓当今乃圣明之世,作者生活于这一时代,应无房屋宝藏在兵火之中。“应无屋壁藏”为作者的自得之语,可见其藏书之富、对书籍珍爱之深。作者藏书的目的不是为了炫耀,而是为了“避九蠹”。古代典籍遭虫害的机率较高,所以此联有相当大的文学意味。同时对仗工整,充分体现出了薛诗的一贯风格。

颈联出句“半窗分雪影”写半开的书卷上错落有致的斑斑雪痕映入窗户,“分雪影”为借喻的手法,意谓书籍如雪影一样纯洁,堪传文化之精神。对句“九蠹避芸香”指芸香避蠹,意谓书籍得以安然无恙。“九蠹”是指各种虫害,“芸香”则是指能够防虫的香料。此联二句分别承“手泽”和“前光”之意,上句是护书,下句是藏书的目的。两联各用事:一用《南史·庾域传》“余无求于孙绰之书,况子敬之芸签缥帙哉!愿乘闲馆,坐当清风,而先生不在”,一用《世说新语·言语》“郑玄在马融门生三十余年……上堂讲说……自是一巾酒一卷书,欣然独笑”,典雅有味。

尾联由护书藏书引出对传世、承学继业的希望。“静想趋庭意”,即追思古人席不暇暖的读书精神。“居然师友旁”,是劝诫后人要继承前人的事业。诗句看似平淡朴实,实则寄托深远。这大概是薛诗的一贯风格吧!

总体来说,此诗的主题鲜明、风格朴实、用典贴切、对仗自然、词句精炼。特别是内容上围绕着题目做足了文章外还略作扩展和发挥:一则说明了古代文化典籍“为学’必资,与当前的倡导经典学习有关系;更扩展、发挥的还包含了在当前大环境使古、今‘失界’之际还要延续先辈经训的风范、振起于昔人亦步亦趋的文化传统之意,无疑带有很浓厚的现代意识和文化观念的折射印记了。作为具有二十五条关于保护古文献绝学经典的主要提案并引起了全社会注意的文化人薛嵎先生而言是典型的了此书旨大约即于此也”。以这等心态进入作品的欣赏、批评并从中阐发其观点,就构成了薛诗以平常心造妙境和由文字显性功夫的文化特色的心理机制了。至于整首诗以护书藏书为题点的特征也就很好理解了。在此不妨再说一句:古典文化的诸多内容若离开了现当代读者的精神文化消费市场就将成为鸡肋文化进而可能遭到人类自身的发展性冷遇的重大问题!当下的书业推手及真正的文献拯救者乃千古之下那些竭尽全力重刊或著录国家善本图书还一直就抱有一套精心著作推重治学的心传疏注世袭科目的好学人士又充当起曲终奏雅且能为来世茗话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