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薛嵎
阴壑生暮寒,白云如炊烟,麋鹿不识人,时复近我前。青松三四株,石床在其边。意思清且闲,可以科余年。
山居十首其一
作者:薛嵎
古寺寒生暮,阴壑起云烟。 只疑幽谷底,亦自有人烟。 山深麋过影,松静鼠吟偏。 寂寥身世外,高卧得清闲。
原诗以恬淡的笔触,描绘了幽僻壑谷的清幽景色,表达了诗人向往山中闲适清静的心情。
山谷深幽,暮寒袭人,雾气升腾,如炊烟升腾,这是静谧的背景。壑谷深处,麋鹿出没,松鹿相亲,更显山居幽趣。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真能忘却人间纷扰么?在词句上,首联写暮寒、云烟是写时令特征,借以表现居处之深幽。第二句写在阴惨的背景下麋鹿活动及松鼠相依而过之情景,十分生动传神。真可以说是妙手偶得之作。人间乱离之时,麋鹿、松鼠还能亲近于人,可见是人们错伤了它们。诗人则以此聊慰人心,聊酬知己罢了。颔联“青松三四株,石床在其边”,更进一层写山居的幽趣。青松、白云、石床、流水,虽在幽壑,已有高卧隐沦之意。这些只能通过前两句中诗人的潜台词读者自行领会了。再后来,“意清而闲”更见情趣不俗,要真是万般厌烦人间事务者,“闲”是不很难的。“可以科余”,是从现代职业性有负生活关系而来的乐天口吻来写诗人对山居生活的满足感。“科余”,是当时流行的词句,指的是科举考试以后吧?这也表现了诗人热爱生活的人生态度。诗人家住山谷深处,并不汲汲于追求荣利;安于闲适生活,又表现了诗人的洒脱。这当然不能与某些消极避世的文人相提并论。然而时代不同,诗人所处的时代离乱太多,人民负担太重。薛嵎不能摆脱时代和阶级的局限。但是以我们今天来看这首诗所表现的山林情趣来说,无疑还是可取的。
我们再来赏析一下这首诗中的一些精彩句子。“阴壑生暮寒,白云如炊烟。”这两句中的“生”字、“如”字用得十分传神。“阴壑生暮寒”,是说壑谷深处由于暮寒的生发已足以引人入胜了,何况又是在白云弥漫之际!这一句把山居环境的深幽在人们面前具体勾勒出来了。“麋鹿不识人,时复近我前。”更是妙不可言的句子!阴壑白云之中,麋鹿出没相依,鼠子轻捷隐匿,本来是诗人以物自况,说自己是麋鹿、松鼠一类天真纯朴的动物更为适宜。然而这一句也把诗人与山林麋鹿、松鼠相依的亲密无间跃然纸上。这样的描写是多么富有情味啊!读过这首诗的人很难不被它吸引:这的确是一幅妙不可言的山居图呢!在写景方面取得如此成就的原因,除了诗人用笔生动传神以外,也在于他善于寓情于景,借景抒情,这样不仅使他的诗歌境界更为含蓄蕴藉,而且也富有情致和韵味。
以上就是对这首诗的赏析了。希望我的赏析能够让你们更加了解这首诗的美妙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