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真隐寺呈延上人》宋薛嵎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薛嵎

《真隐寺呈延上人》原文

塔光圆照室,香炷读经晨。

林下有清福,尘中无悟人。

岩阴常候雨,松色不知春。

青草何年墓,标题界碣新。

现代文赏析、翻译

真隐寺呈延上人

塔光圆照室,香炷读经晨。

林下有清福,尘中无悟人。

岩阴常候雨,松色不知春。

界碣新题字,青草何年墓。

这是一首富有禅意的诗。作者薛嵎,宋代福建人,曾游历真隐寺,见延上人所吟诗句,感怀而作此诗。诗中描述了真隐寺的静谧、幽深的环境,以及僧人超然物外的禅意。

“塔光圆照室,香炷读经晨。”这两句描绘了寺内景象,塔光普照,香炷在晨间读经时燃烧。这种描绘不仅展现出寺内的宁静与和谐,也透露出一种深深的虔诚和敬意。“圆照”二字形象地描绘了塔光普照的场景,而“香炷读经”则展示了僧人静心修行,沉醉于佛法之中的状态。

“林下有清福,尘中无悟人。”这两句点出真隐寺的环境清幽,给人一种世外桃源的感觉,同时又反映出这里的僧人对于尘世的理解并不深入。这种描绘体现出诗人对于佛教思想的深入理解,以及对佛教修行者的赞美。

“岩阴常候雨,松色不知春。”这两句描绘了寺内的自然景象,岩石的阴影常常等待雨的到来,松树的色彩也不知春天的到来。这种描绘表现出寺内的自然环境之美,同时也体现出僧人对自然的欣赏和感悟。

“界碣新题字,青草何年墓。”最后两句描绘了寺内新刻的石碑和青草的生长。这种描绘表现出寺内的新气象和生机勃勃的氛围,同时也反映出僧人对未来的期待和希望。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真隐寺的描绘,表现出一种宁静、和谐、超然物外的氛围,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佛教思想的深入理解和赞美。这种氛围和情感,让人感受到一种深深的宁静和安详。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