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次程南仲韵 其三》宋杨公远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杨公远

《次程南仲韵 其三》原文

兴来呼酒乏瓷卮,自笑醄醄作么为。

细诵坡仙前后赋,更歌元亮去来辞。

一心湛彻长如水,两鬓髼松半欲丝。

毕竟不消惆怅得,苍松独傲岁寒时。

现代文赏析、翻译

好的,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杨公远在程南仲的诗韵上和诗,共作三首,每首诗都充满了豪迈与豁达之情。

首句“兴来呼酒乏瓷卮”,诗人兴致一来,想要喝酒,可惜的是没有好的酒器。瓷卮是一种精美的酒器,诗人呼酒不成,并非因为没有酒,而是没有好的酒器,此句描绘了诗人闲适、恬淡的生活情趣。他不是那种一味地沉湎于酒的人,也不为一呼而未备酒器而扫兴。而是兴致一来,就能以茶代酒,自斟自饮,其乐陶陶。这正是诗人那种随遇而安、自得其乐的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的生动表现。次句“自笑醄醄作么为”,诗人又自笑为何醉醺醺的。“醄醄”二字用得传神,描摹出诗人那种醉态可掬而又十分自得的神情。“作么为”是绍兴方言,相当于“怎么样”。这一句说明诗人虽已醉倒,但仍不忘诗词格律。两句之间有着跌宕起伏的节奏感。

“细诵坡仙前后赋”,诗人细细吟诵苏轼的《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一方面表现他学问的渊博,一方面也透露对东坡的仰慕。“坡仙”是与朋友探讨深远的学术问题、从中汲取乐趣的一部分人生:“更歌元亮去来辞 。”再次方他又转变调子 ,他继续演唱起了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劝饮之情盎然。“南仲之前岁菊花盛开之际有‘急须江水为春酒,直到天边半月多’之句”(《东坡乐府笺》引),对此也十分向往。“一夕园公丛菊秋,酿来堪喜助清愁”(杨公远),即希望借酒浇愁,也是文人雅兴所致。此处可以说是余兴未了 ,这就顺势作出了结尾两句。这‘到底不是恨离忧,瘦松孤傲已白头 。”“ 惆怅得”,据杨慎引梅涧所称道说的具体情况来判断:酬酢既恰到好处,“话也讲尽(甚至颇有浅於中)‘诗词议论 谑浪笑傲各尽其妙’,所以词人被‘不识’也。”这样看来,结尾两句的意思就是诗人毕竟不是多愁善感的人,虽然在这岁暮之时不需要感慨太多事情。而我却像那孤傲的松树一样在寒冷的冬日里坚韧不屈。这里充满了诗人的自信和豁达,诗人的思想感情从开始的无忧无虑到自我开解、自我安慰到最后豁然开朗。整个过程显示了诗人的内心坦然、悠然自得的情怀。

全诗通篇说醉,然亦无一句不说不愁。在觥筹交错中写醉写愁 ,非大手笔不能为 。全诗一气旋绕,跌宕有致,真乃文如其人!

现代译文如下:兴致一来,呼酒却无美酒,可笑自己为何醉醺醺。吟诵苏东坡前后《赤壁赋》,再高唱陶渊明的《去来辞》。心境湛然如水,两鬓头发稀疏丛生。整体来看并无太多惆怅情绪,像苍松那样傲立于严寒时分。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