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迓王书史六邑劝课回四绝》宋杨公远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杨公远

《迓王书史六邑劝课回四绝》原文

杜鹃声里莫春天,桑柘村村绿似烟。

分趼称丝将有日,吴蚕今已起三眠。

现代文赏析、翻译

好的,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诗题是“迓王书史六邑劝课回四绝”,说明是为迎接王书史而作。王书史,名与贤,字傅叟,鄞人,嘉定进士,是一位刚直不阿、直言敢谏的谏官。在抗金问题上他上书力谏:“自非军国大事,愿毋数遣近侍臣。”因为直言,为奸相所阻,故未获用。当时正有各地官吏赴临安劝农的事。杜鹃鸟即子规鸟,又叫泣血鸟,昼夜悲鸣,声音十分刺耳。如李商隐诗云:“望帝春心托杜鹃”。唤起春天又过去了一大截子。眼前这桑柘成行,一片绿油油的田园景象不正是晚春季节的真实写照吗?你看这蚕丝业日见起色,过不了多久便可上市了,此诗意也。这四首绝句语言自然朴实、流畅自然。通过一、二这两句把诗人的可爱性格和对眼前景物的赞美之情交融写出,由此推知“劝课”似不止于此。他在书中大概会说“努力终当作茧来,一眠三变良所资”这样的话。把田间辛勤的劳作与桑蚕业相提并论说明作茧的必经之路是要经过努力方能做成。“称”字与上一句的“称”字相应,道出经过一番艰苦努力方可结出这晶莹剔透的蚕茧来。诗人在此还寄托着人们将来的前程也是要经过一番艰苦奋斗才能取得成功的远大前程。末句诗人将事作比,意味深长。“吴蚕三眠”是个象征。“三眠”之日新,“三眠”之体硕。莫看此时质朴纯幼(即:刚刚开始破卵而出、尚“嫩”稚且行动不便)养得成就发兴有期,意味吴地之蚕可大可久,借此为希望下几代甚至人人成为贤者打下比兴的基础了。“仁智之间意有余。”这两句真是赞蚕赞人双双及格。

至于译文,由于内容较为简单,我就直接把诗句的意思翻译出来了:

在杜鹃鸟的鸣叫声中春天即将过去, 在桑柘树的村庄中,绿意如烟。 辛勤的劳作之后终于可以有所收获, 吴地的蚕宝宝已经开始了三次眠动。

希望这个答复符合您的要求。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