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雪消》宋杨公远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杨公远

《雪消》原文

风姨剪水作花钿,铺遍乾坤惜不坚。

滑滑淤泥溶暖日,潺潺檐溜滴晴天。

山头白了青还在,梅脸肥添瘦复前。

倒指兼旬犹是腊,雇期再作兆丰年。

现代文赏析、翻译

以下是我为您生成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雪消

宋 杨公远

风姨剪水作花钿,铺遍乾坤似等闲。 滑滑淤泥溶暖日,潺潺檐溜滴晴天。 山头白了青还在,梅脸肥添瘦又前。 倒指今冬已过腊,梅寒绿绕兆丰年。

诗的前两句将雪花比作“风姨剪水作花钿”。“风姨”是传说中的神名,分管自然界的风、云等气象变化,经常组织诸如雪花等天造美景的剪裁和布施。于此将雪花的生成,一“剪”字直道其来之迅速及舞姿之美。显然这里的妙笔就在于没有沿用当地的风俗之说(比如化为碎琼乱玉),反从远处妇人之作想象而来的这种浪漫笔法;写雪则必想到它的融蚀性,致使它的留存不易。但是天造之美不能“辜负”,诗人又从反面着笔,说它“铺遍乾坤惜不坚”,它无处不在,可惜是不堪践踏的。这样写,一方面表现了诗人对雪的深情厚意(连惜都不惜),另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对雪的独特感受。

三、四两句写雪后的景色。雪花铺洒之后,有如那“滑滑淤泥溶暖日”(此日因雪融化之后泥地湿润,故曰滑滑),也有的如那“潺潺檐溜滴晴天”(檐下流水,在晴日下晶莹欲滴)。这是两种有代表性的景色,也是诗人眼中无时不有的美景。在诗人看来,尽管雪花在某些时候会遭到践踏和破坏(如枝头被折,田地被淹),但它的精神是永存的。“山头白了青还在”(白青即青山也,说山头白了雪花却青了),而梅树的枝条被雪压弯了,梅树的傲骨也在迎雪绽放(梅脸肥添瘦又前),这一切都是不可阻挡的生机。末句是承接首句的诗意而来,但跨入了新的境界:“倒指今冬已过腊”,时序过去这么多天还剩下多少时候呢?那就要看看明天日出的预示如何——“兆”期再作卜年的话。年关年年过,且有丰富的气象可供我们开怀的想像,所以在经历了诸多困境之后,“雇期再作兆丰年”,这样的预言就更富有了盼望的味道。所以最后这两句是以无限的激情充满在对积雪的描绘中完成的,那种饱满的形象与神奇的意象更具有深刻的思想内蕴和隽永的艺术魅力。

诗人之所以选择如此众多优美的景色来展现冬雪的精神和风采,实际上表达了他对美好事物的憧憬和热爱——诗篇主题明确立意新颖;情景交融挥洒自如;比喻巧妙富于创新;语言质朴清新流畅。无疑这是一篇上乘之作。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这是古人对梅与雪的评价。杨公远的这首《雪消》则是以他独特的构思和视角将两者融为一体,借景抒情,表现了雪的精神和风采。他从雪花的纯洁、坚强中看到它不畏践踏、不怕破坏的可贵品格;他从覆盖大地的积雪中看到它留存不灭的旺盛生机和预示丰年的强烈愿望。这不正如梅花一样么?刚强、无畏、有着自己独特的清香;无论是瑞雪还是苦雪,无论是哪种姿态都会带来勃勃生机;都不会在恶势力面前退缩屈服而自觉体现自我价值……想到此我们就应当能更好地领会这首诗的深远了! 透过表层的审美价值,深探内在的性格性格因素那就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了!

至于译文如下:

风姨把水剪成美丽的花朵, 覆盖了整个世界,可惜却经不起时间的考验. 在温暖的阳光下, 淤泥光滑而柔软, 暖阳照耀着池塘. 屋檐滴下的水在晴天发出悦耳的声音. 山上的青色依然存在, 梅花也绽开了. 倒着数过了腊月就到春节了,希望明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