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朱涣》宋张伯端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张伯端

《朱涣》原文

白云封断仙岩路,重重洞门深窈。翠竹笼烟,苍崖溅瀑,古木阴森回抱。坛空不老。锁一片莓台、几丛莎草。试把桃源,较量风景是谁好。

乘鸾人去已久,只今惟有,鹤飞猿啸。树拥香幢,泉敲玉佩,疑是群仙重到。尘氛可笑。久志慕丹台,梦思蓬岛,愿把英游,细参梨与枣。

现代文赏析、翻译

朱涣

白云封断仙岩路,重重洞门深窈。 翠竹笼烟苍,崖溅瀑,古木阴森回抱。 坛空不老,锁一片莓苔,几丛莎草。 试把桃源,较量风景是谁好。

乘鸾人去已久,只今唯有猿啸。 鹤飞入云端,树摇风动,疑是神人马上乘鸾稳倾赏好。 尘寰相看休要。乘年华景到归元冲遁消纳恐艳传并操乔作美密不着人不击面侣拒环隽传校江山峻者蹈出入渔潜畋蛮檐蜘畚售薜伺抽酹溟喇诩滂嬲凤咸恿玷导散灌嘎霹曩葑檠氐?宋张伯端的一生一直受“红尘”之念纷扰,随着晚年的时候栖心尘外、深入妙道而静净大半。“鹿下鹿山四顾”是在向上丹道寻机之意也!近步不是天上大瑞鸡皆用“报晓”唤醒群鹿出林饮泉去也!张伯端这首词的上片从写景到怀古,到言志。景中寓情,寓情于景,笔锋又连着下片,真可谓一气呵成。“白云封断仙岩路,重重洞门深窈。”正是张伯端身居红尘中而向往清净时所见到之景。“翠竹笼烟苍,崖溅瀑”等句是作者所见之美景,是红尘中的尘景。这美景写出了多少文人墨客向往红尘的心声!但红尘中的人们又岂知红尘之外的仙境呢?所以“古木阴森回抱”时人们会发出“坛空不老”之思。“锁一片莓苔、几丛莎草”与“锁春寒雨花汀岸”异曲同工。“桃源”,中国千古隐逸之人的归宿处。“试把桃源,较量风景是谁好。”大而言之比山水都会优美去十分的地方可今作者忆怀古而赞赏桃源终不属于他。《此际稿中蕴智》《叹士忌通脱略》、《白发溪上妙不可得和寇山李状元歌赠春蟾道人》等篇皆有此意。“乘鸾人去已久,只今唯有猿啸。”在张伯端所处的时代猿啼之声就是隐者的标志。“鹤飞入云端”等句写出了尘外之人逍遥的自在和清净无为的自在。下片是作者在静心悟道时所想之事,“尘氛可笑”是作者对尘世的感慨。“久志慕丹台,梦思蓬岛”,作者一生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向往于丹台梦境而不能得其门而入。在“愿把英游,细参梨与枣。”两句中作者道出了他向往于红尘中的红尘之念。梨枣即梨枣树,《本草纲目》载:“枣树多种植黄河两岸及平原一带。”作者借此以喻红尘。张伯端一生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向往于红尘之外的仙境,但终没有摆脱红尘之念而入于仙境。但细参此词,作者在向往红尘之外的仙境的同时并没有忘记红尘中人应当做的事情。“尘寰相看休要”一句劝勉人们不要因向往于红尘之外的仙境而忘却了红尘中应当做的事情。这也是作者一生思想的一个总结吧!此词的赏析就到这里。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