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约刘学录同潘喻二丈集沧洲》宋陈宓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陈宓

《约刘学录同潘喻二丈集沧洲》原文

一年拟待中秋夕,连日频闻正午雷。

天若有心开玉匣,月应无恨入金罍。

素娥与我元无分,秀句凭君试为催。

取出团圆盈天璧,不教留在白云堆。

现代文赏析、翻译

好的,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约刘学录同潘喻二丈集沧洲

宋·陈宓

一年拟待中秋夕,连日频闻正午雷。 天若有心开玉匣,月应无恨入金罍。 素娥与我元无分,秀句凭君试为催。 取出团圆盈天璧,不教留在白云堆。

中秋节越来越近,我越发渴望团聚时刻的来临。可连续多天听闻午间打雷声令人焦虑不已,恐天气不好将聚会取消。作者无奈和烦忧的氛围就体现出来。

若说上天有情每到中秋,打开云层,让朗月高悬的话;月亮应该是欣喜的,对人间情爱是充满感激的,她将毫无怨恨地融入人间欢乐的宴饮之中。这两句从物事着笔,设想了中秋朗月得以出现的一个先决条件,是云雾被“天若有心”打开。“月应无恨入金罍”描绘出这样的画面:圆月如轮,灿然当空,月光撒向大地,如金水流淌,人间一片银光闪闪。这里的“金罍”是盛酒的器具,借喻酒宴。月圆人团圆,人生得意须尽欢,此处表现出作者的乐观与豪迈。

想到中秋之夜将与好友把酒赏月,诗人又感兴发,由中秋月联想到天上仙娥手中的白玉盘,于是就有了“素娥与我元无分”一句。诗人想与天上的仙娥共享人间团圆之乐,但仙娥不可能下凡尘,于是只好退而求其次,“秀句凭君试为催”。希望好友们能尽情发挥他们的文才诗笔,为这良宵美景增添诗兴。

最后两句“取出团圆盈天璧,不教留在白云堆。”是全诗的高潮。诗人终于如愿以偿与好友们团聚在一起,在皎洁的月光下吟诗作赋,“团圆盈天璧”表现出皓月的明媚、圆润之美。“不教留在白云堆”不仅呼应了题目“中秋”句,表现作者不愿世间苦涩阴暗的云烟遮盖这团圆的月轮;而且象征着友情的美好、真诚。谁也不会愿意看到恶浊之物污染冰清纯洁的美好事物,它与前文“连日频闻正午雷”一句相照应,同时也预示着诗人们的美好前景。

全诗由中秋团聚之盼——中秋前的焦虑、烦忧——团聚的前景展望——愿明月照耀着大家的心灵。“团圆”二字凝聚了诗人的热情和美好希望。在写法上以想象为主,虚实结合,通过生动的幻想将现实与超脱的想象融为一体。诗人把自己的感情强烈地表现出来同时又赋予客观事物一些感情色彩,使诗歌显得十分生动。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