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延平呈潘王二丈》宋陈宓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陈宓

《延平呈潘王二丈》原文

一水萦纡玉带环,杂花妆点四时间。

欲知招演堂中境,便是水栀盆里山。

现代文赏析、翻译

好的,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延平呈潘王二丈

宋 陈宓

一水萦纡玉带环,杂花生树四时斑。 欲知招演堂中景,便是水栀盆里山。

蜿蜒的水面,恰似玉带环绕在周边;朵朵红花点缀着万木,一年四季的轮回交替是那样诗情画意。只有实地去观赏这个临水之景、花木山水尽享的空间。将其了然于胸,才知道真正山水盆景招演堂里蕴涵着多少不尽如意的景色。“盆里山”,既可指登堂仰望、所见具有崇山峻岭、怪石奇峰的自然之美;又可暗合古人称文人书房内、用以象征道德崇高的盆景,是指屋中展示着的一个犹如山势叠耸、森木点缀的景象,并非局限于以盆中栽植的山水盆景。这“便是水栀盆里山”,如不是实地前往观看,是不会得出如此深切的感受的。在“招演堂”里观赏“水栀盆里山”,人们不仅能领略到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完美结合,同时也能领略到诗人的审美情趣与审美理想。

首联以水绕城、花满城起兴,扣合“延平”地望,又以“一水”与“四时”关联,展示了一幅千回百转、花团锦簇的美丽画卷。第二句以“妆点”一词,赋予了花儿以灵性,仿佛它们是懂得打扮的精灵,与四季时令默契配合,为延平城披上了美丽的外衣。“杂花”二字,不仅点明了盆景的花色繁多,又以“妆点”一词将花儿拟人化,仿佛它们是有意将这座小天地装扮成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尾联出句写延平城的标志性建筑——招演堂中的景致;对句中的“水栀盆里山”,实际上是一幅人化了的盆景画。“便是”二字直截了当,水栀盆中山令人叹为观止——如此寥寥六字,已经将画境推向一个至高无上的境界!在此境界中观赏者的心情与审美理想得以展现——我们读书人怀抱着圣贤书进入这个物质的精神的“盆景”,立即会被这种美感所震憾、所启迪,忘却自身的处境,怡然自乐!在书房里修养身性、在经书中寻求智慧;书生们在现实之外还藏着一座属于自己的天地!在宋代理学家那里,“天地”即代表他们的思想体系。这一句之妙,还在于它将书房与盆景结合起来形容,对书房盆景的审美趣味的阐述已经超越了前两句的物境本身,进入了哲理思考的高度。这样一幅饱含哲理、寄托了诗人人生理想的“招演堂中景”,确实是妙手偶得、别具韵味。

整体来看这首诗意境空灵幽远而又充满活力,有景有情有韵味。而诗中所表现的艺术风格是秀丽恬淡中蕴涵着一种高远、雄浑之气,这种风格正是陈宓诗歌艺术的一大特色。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