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题王孙口致爽亭赓陈左史韵》宋陈宓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陈宓

《题王孙口致爽亭赓陈左史韵》原文

溪山一路送还迎,管领溪山有此亭。

我为举杯相劳勉,他年端不负山灵。

现代文赏析、翻译

以下是我对这首诗的赏析:

陈宓的这首诗题为《题王孙口致爽亭赓陈左史韵》,这说明了这首诗是和陈左史的韵而题在王孙口致爽亭上的。既然是和韵,那么诗题中的“赓”字就应该是指和韵的写作方式。此诗用典贴切,含蓄有味,但与诗题“题王孙口致爽亭”关系不大,可见诗人主要是借景抒怀,咏物言志。

首句“溪山一路送还迎”中,“送还迎”三字,将溪山拟人化,生动地写出了溪山对人的热情、好客,使山溪的形象呼之欲出。诗人用一个“送”字,将山与亭连接起来,使无情的山与有情的亭合二为一。山之爽,全因有此亭在。

次句“管领溪山有此亭”中,“管领”一词,是诗人为此亭而发出的由衷之叹,含有称赞、勉励之意。一个“有”字,又将亭与山的关系进一步强化。有了此亭,溪山顿时增色生辉,精神倍增,溢于言表。结处诗人对山亭建设者深表赞许之情,表达出他自己与这溪山一样充满着生气、活力之意趣。此亭与贾鲁所筑的凝祥院利及在哲宗朝一并获得美称的涣凝殿及薰碧堂一样,其本身就是汴京大观胜景。一个美称为帝京生色、与赵宋河山共永无愧,更以超然于空诸尘浊之外的风流高格受到赞赏的古人赋予溪山的灵魂、品格,实在是不可多得的,这是对古人的崇高赞扬,同时也表现出诗人不凡的襟怀。

第三句“我为举杯相劳勉”。“举杯”一语承上“管领”二字而来。这里既可说以酒来“管领”此亭(酒宴),也可说借酒来助兴(游亭)。总之,“杯”是连接亭与人之间的媒介。“相劳勉”,写出了诗人和友人同游致爽亭时互相慰劳、互相勉励的高雅情致。它不同于一般的应酬话,而含有由衷地期许:不负这幽美的溪山和新建的致爽亭。这里酒杯一举,便把诗人对山灵的感激、赞美的感情都融注其中了。

末句“他年端不负山灵”,是诗人对山灵的庄重诺言。“他年”,指以后。“不负”,即不辜负。“山灵”,山神,这里指山。诗人举杯相劳勉,就是表明他将永远做山的主人(不负山),不辜负这里的秀美风光和王孙美好的建设意图。“端”这里是副词,一定;这里含有极其浓厚的祝愿和信誓色彩。整首诗别具一格。尤其是尾联在惊叹赞叹之余收束全诗,使诗的意境更为深远。

全诗所写的虽然是亭台这一小景,但所展示的却是大千世界的精神。这就是该诗的主题思想之所在。此诗与作者另外两首题为《题王孙口致爽亭》的诗相比,虽然诗意有所相近,但因作者的艺术风格不同,使这两首诗的艺术感染力远远超过了其中任何一首。

现代文译文:

蜿蜒的山脉一路走来,又一路远去。这座亭子迎接它送走它,不知疲倦地管理着这片溪山。我举杯祝贺并勉励它:主人定不负于你的盛情款待,辜负的只会是你不幸降临之前的寂寞、单调和凄冷。诗人期盼着自己也能像古之人一样融入自然当中,“不负”致爽亭中的这片山水和精神内核而作出成就。这是一首融景生情、因情造境、情景交融的好诗。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