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陈宓
虚名空自喜,丛谤亦难逃。
望重瑕来众,官高磬折劳。
应酬书脱腕,思虑雪侵毛。
何似山林士,琴床梦日高。
宋代诗人陈宓《阅邸报》诗鉴赏
山林间的诗人沉醉于窗外的好风景,这样的环境下思绪飞舞到了他向往的地方,当时的政治风气很严重,所期望的东西不易实现。看到报纸上的封疆大吏转迁,倒怀念起古人所谓致君尧舜的事了。作者愤世嫉俗的感情和遭贬失位的辛酸一时凝集心头,顿时感成绝句,舒散心胸。下面进行了简短的赏析:这首七言绝句反映了作者遭受小人嫉妒排挤,虽有虚名却难逃诽谤,以致官位虽高,但心情很苦闷。
首句“虚名空自喜”,诗人感到自己虚名无用而高兴。“空自喜”三个字颇具深意。虚名,一方面说明诗人获得这虚名不那么光彩,另一方面也含有这虚名并不得意的意思。诗人由于被政敌所忌,一直未得重用,只得到一个虚衔,如“知县”、“知州”之类,这怎能不使他感到“空自喜”呢?“丛谤亦难逃”,意思是说诗人尽管十分谨慎,但终究是难免诽谤了。按说诗人的政敌很恨他,诽谤是难以避免的。但这里却说“难逃”,这是因为诽谤是难以证实之故。在当时政治情况下,诗人要想辩诬很难得到公正的对待。
“望重瑕来众,官高磬折劳。”这两句意思是说:诗人虽有高望但因满腹垢浊只能让人徒增厌恶(或意在嘲讽其攻击太重以致结下一群死敌),此外尽管位高禄厚又有什么用处呢(够劳累的)!此联诗句慨叹谗谤太重,举步维艰;虽然对已不公、错漏之处仍有不已之愤怒、渴望洗雪之心情跃然纸上。这两句采取对偶句式与比拟手法交织写法,颇见机巧。如一联中字数相等,对得严整;句子却是单行和散行间杂,呈现出动荡流动的气势;如情感凝重之中用轻俏佻佻、自伤自嘲之语表达出来,耐人寻味。
末联“应酬书脱腕,思虑雪侵毛。”这两句意思是说:写应酬文章常常手不停挥;而思虑却因牵挂政敌得失而日渐衰减。“脱腕”因称勤于写作,“雪侵毛”借以说明思虑不断而鬓发已斑白(古时以“毛”借喻脑)变化缓慢渐进的过程与哀老是不同意思,已看近望远悲凉的悲剧。著是万般无奈甚至悲哀之中发自心灵深处呐喊而又因为早秋微寒其情绪愤忿斗争被轻轻包装讥嘲内心颓老飞走了变却是手不安封不敢反抗战停而又才悲的不坚强的夜莺叫,痛而婉约而已矣。这也就无法排遣了。“何似山林士”是问句也是答复:诗人宁愿做个逍遥自在的山林隐士!这一结甚妙,使前面流露出来的愤世嫉俗、无奈之情得到深刻的表现。
此诗抒发了诗人遭受政敌排斥攻击、自身处境艰难的愤懑之情和对现实政治的不满情绪。全诗质朴洗炼、自然流畅而又婉转曲折地表达了诗人的复杂感情。这首诗具有浓郁的悲剧色彩,同时又透露了作者厌倦官场、归隐林泉的志趣。从艺术上看堪称成功的绝句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