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陈宓
秀色真香先自清,更将轻雨出芳明。
萧萧打叶虽堪听,争似时时泻水声。
好的,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庐山爱莲堂观雨
秀色真香先自清,更将轻雨出芳明。 萧萧打叶虽堪听,争似时时泻水声。
这首诗是作者在庐山爱莲堂观看下雨时即兴所作,诗人以闲适的心态,细致入微的观察,描摹了爱莲堂外下起小雨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清雅的喜爱。
首句“秀色真香先自清”,就眼前“爱莲堂外”的景象说起。“秀色真香”显然是指眼前的莲花,也可理解为对“爱莲堂”内“爱莲”的象征——莲花的高洁、清雅之喻。“先自清”的“先”字,暗承诗题“观雨”,却将雨水一笔带过,不着一字,却处处在观雨,颇有欲擒故纵之妙。一个“清”字,即点出莲花的神韵,也暗示了诗人自己的高洁情操。
次句“更将轻雨出芳明”,轻雨初至,虽然还是小得看不见、只能听、只能感的地步,但已经在芳香的空气里透露出来。透过雨丝,仿佛可以看到一朵朵荷花经过雨水的滋润,更加秀美,这就是次句所包含的意蕴。这使诗人不禁想起古人云“润物细无声”,但这里却将雨丝拟人化,“出芳明”,是谓雨水仿佛是特意为莲花送来一轮明丽。这一笔,使刚刚出浴的莲花更显精神。
第三句“萧萧打叶虽堪听”,这是承上句的“雨丝”而来的。从诗的前两句到此,诗人完全是沉浸在雨声中的。然而这里诗人一扬,在观赏雨声之余,又添出“打叶”一笔——他听到了雨打荷叶的声音。但这并不仅是热闹。由前两句的静物转到此句的动静相间,使诗歌更为生动。但诗人并没有被这打叶声所吸引、所陶醉而驻足停留——“争似时时泻水声”,哪里像打叶之声可以听听而已!相比之下,这里的“泻水声”才是他更为喜爱的天籁之音。这又是从动中求静、静中寓动的一种生动活泼的意境。
此诗用笔空灵清丽、自然含蓄,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在写景之余不忘寄寓性情,不愧是一首优秀的山水诗。
以上就是这首诗的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