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陈宓
几段飞桥着翠烟,云间有路想通天。
古来何事非陈迹,道是神仙不见仙。
以下是按照要求写的赏析,希望您能喜欢:
游武夷
宋 陈宓
几段飞桥散翠烟,云间有路想通天。 古来仙境多陈迹,此是神仙不见仙。
此诗写武夷山的胜景奇观,却说古来多少名迹皆是过眼云烟,唯独这武夷山虽是神仙的居所,却已不见神仙的身影。陈宓笔下的武夷山是灵动的,充满了仙气,同时又带有几分寂寥和冷清。
首句“几段飞桥散翠烟”中的“散”字用得极妙,它化静态为动态,使飞桥仿佛是流动的,化腐朽为神奇,将飞桥比作翠烟,更有一种人间仙境的缥缈感。这样的描绘令人仿佛看到了烟雾缭绕的武夷山,山涧绿树掩映,忽隐忽现。飞桥凌空横跨涧水之上,似断还连,直通天际。
第二句“云间有路想通天”是在上句“散”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描绘,描绘出更为宏大的景象,涧水从山顶奔涌而来,似是白龙出谷,一路横空而来。在这条急骤的水流上方,若有若现的似乎是一条可以通往天界的天路。武夷山以其幽静而神秘、秀丽而壮美的景色吸引着诗人和游人。在这里,人们仿佛可以看见神仙的存在,可以想象他们在此居住、游玩、修炼的情景。
然而第三句“古来仙境多陈迹”却将人们的这种想象打破。诗人说自古以来,许多所谓的仙境都是人为的产物,都是历代文人墨客、游人雅士的想象和创造的结果。这里的“陈迹”并非指遗迹、遗址,而是指那些已经被人们挖掘、创造出来的景致。武夷山之所以被称为仙境,是因为它有着美丽的传说和文人墨客的赞美之词,但实际上它也和其他地方一样,有着人类活动的痕迹。
最后一句“此是神仙不见仙”则是回应开头的“几段飞桥”,以及人们对神仙的想象。诗人说虽然这里的景致非常美丽、幽静、神秘,但是真正的神仙是不在人间游玩的,他们早已超脱了尘世,不再与凡人相见。因此这里虽然有很多人造的景致,有很多游人的足迹和想象,但是真正的神仙已经不在这里了。这里的“神仙不见”并非是指真的没有神仙存在,而是说真正的神仙已经超脱了尘世,不再与凡人相见。这里的“见”为及物动词,“见仙”即与仙人相见的意思。
整首诗通过描绘武夷山的胜景奇观,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与人性美的追求与赞美,同时也表现出一种超越尘世、超脱世俗的思想情感。在现代快节奏的社会中生活的人们不也应该有一颗超然物外的心去追寻我们内心真正所想要的吗?不妨尝试脱离常规生活的方式去看看诗里的感觉重新体会世间万千物语的样子或许能帮助自己拥有更多与众不同的发现与体悟呢!
此诗文字清丽流畅,描绘细致入微,境界空灵悠远,展现了陈宓诗歌的风格特点。诗中的武夷山是灵动的、缥缈的、神秘的,它充满了仙气,却又带有几分寂寥和冷清。诗人通过此诗表达了对自然美与人性美的追求与赞美,同时也表现出一种超越尘世、超脱世俗的思想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