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宋] 李覯
嗟尔羽虫类,昂然冠距麄。
徒为识昏晓,犹未免庖厨。
年少苦令斗,主人频见呼。
宁思避弋者,天外去鸿孤。
好的,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
《鸡》是宋代诗人李覯的一首描绘鸡的诗。他以简洁、生动的语言,将鸡的形象描绘得栩栩如生,并以此寓言人世间的纷扰与无常。
首句“嗟尔羽虫类”,诗人以悲悯的口吻开始,以“羽虫”形容鸡,这是对鸡的基本描绘,同时也有一种轻微的哀怨和同情。紧接着,“昂然冠距粗”,鸡昂首挺胸,头顶雄冠,两眼炯炯有神,那是生机勃勃的样子。然而,李覯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察觉到了这种生机背后的痛苦——他将鸡的生存困境放在了首位。
“徒为识昏晓”,鸡被饲养为一种知道日出的动物,它们的存在就是为了报晓,这是它们的天职。然而,这个天职却成了它们被宰杀的原因。李覯对这种不合理的生存状态感到深深的悲哀。
“犹未免庖厨”,这一句是全诗的主旨,揭示了鸡和其他许多动物共同的命运——它们被人类饲养、训练,为了人类的生存需要而存在,但最终却仍然逃不开被宰杀的命运。这是一种深深的无奈和悲凉。
接下来的两句,“年少苦令斗,主人频见呼”,描绘了鸡在年少时为了争夺食物、领地而进行的斗争,以及因为这种斗争而被主人召唤的场景。这种描绘让人感到一种生命的顽强和无奈。
最后,“宁思避弋者,天外去鸿孤”,诗人以鸿鹄的自由飞翔作为对比,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和对束缚的无奈。鸡在天空中飞翔的鸿鹄相比,显得孤独而无助。这既是对鸡的同情,也是对束缚生命的无奈的揭示。
总的来说,《鸡》这首诗以生动的语言和深刻的洞察力,揭示了鸡的生存困境,同时也寓言了人世间的纷扰与无常。它是一首具有深刻内涵的诗,值得我们深思。
希望这个回答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