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晏起》宋李覯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李覯

《晏起》原文

贫士无所务,闲眠常起迟。

谩劳鸡口唤,不奈睡魔欺。

宿酒犹薰脑,朝饥未到脾。

谁能空汲汲,肉食自谋惟。

现代文赏析、翻译

下面是我根据要求写的一篇赏析,希望您能喜欢:

在诗的开始,“贫士”这个词让人注意到这首诗并非什么名胜古迹,绝美景色的描写。作者,宋代的李覯,从一个与众不同的视角来揭示出,生活中的那些在我们忽视时自然发生的情感,那些贫士的生活,他们的无所事事,他们的闲眠,他们的迟起。

“贫士无所务,闲眠常起迟。”这两句诗描绘了生活的常态,一个贫穷的人,没有太多的事情可做,所以常常在闲适的睡眠中度过。他起床总是很晚,这是他生活的节奏,也是他生活的态度。这样的描述仿佛使我们看到一幅生活的素描,平凡而又真实。

“谩劳鸡口唤,不奈睡魔欺。”这里用到了“鸡口”这个形象比喻,用以描绘清晨唤醒人们的是鸡鸣而不是任何正式的唤醒声音。这两句诗展示了作者的敏锐观察力,同时也在讲述着生活中难以避免的困扰——睡眠的诱惑和困扰。

“宿酒犹薰脑,朝饥未到脾。”这两句诗进一步描绘了生活的真实和生活的酸甜苦辣。宿酒未消,早晨的饥饿感尚未达到脾脏。这种描述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琐碎和真实,同时也揭示了作者对生活的深深理解和体验。

“谁能空汲汲,肉食自谋惟。”最后两句诗是对所有人的提问,也是对生活的反思。我们是否总是在忙碌中忘记了生活的本质?我们是否只是为了生存而忙碌,而忘记了生活的乐趣和意义?这是作者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也是他对生活的深深关怀。

总的来说,《晏起》这首诗以朴实无华的语言描绘了贫士的生活状态,通过对睡眠、饥饿、酒等日常生活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深深理解和体验。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反思和对肉食的思考,充满了对生活的深深关怀和思考。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