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戚夫人》宋李覯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李覯

《戚夫人》原文

百子池头一曲春,君恩和泪落埃尘。

当时应恨秦皇帝,不杀南山皓首人。

现代文赏析、翻译

《戚夫人》是宋代文人李覯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是一首诗不仅描写了戚夫人青春的美貌、舞姿的美妙,更是对其遭受蹂躏的命运的无限感慨和深切同情。然而诗人并不仅于此,又翻进一层,再追加一端:君王如此大错特错。倘若当年杀了她也就罢了,何至终其一生,老死囹圄呢?

“百子池头一曲春,君恩和泪落埃尘。”诗中首句描述戚夫人居住的百子池头,春光烂漫,景色宜人,本是人生一大乐事。但此时的戚夫人却因遭逢乱世,命运悲惨,失去了人生这一乐事。次句便由此生发,写出她的内心世界。“君恩”二字最能体现作者的原意和主旨,在李覯生活的时代,“君”主要是指宋天子。“和泪”写的是戚夫人的苦泪涟涟,这在一般情况下都是秘密的。诗人将这悲惨的一面示人,实有揭露残暴、宣扬人道的意思。诗中所写的“落埃尘”,有尘埃蔽掩和淡化君恩的意味,不免有些沉痛。“一曲春”和“落埃尘”之间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一边是春光“一曲”,一边却是流涕“落埃”。那满头银发的戚夫人挣扎在风烛残年之际尚受帝王的冷落,人生暮年怎经得起这样的白眼?实在是不堪回首了!

“当时应恨秦皇帝”,从上二句引出末句中的“秦皇帝”,不外是为了陪衬或烘托的对象更为明确:似乎刘邦不应该起兵灭掉秦朝;似乎倘若早让秦二世死去,说不定今天就没有被掳进汉宫的红颜枯骨——人生的沉浮竟是这样无情!诗人在这里翻进一层意思,推倒已足令人涕下的画面。当然人生的浮沉除了政治因素之外还有许多其他因素在起着作用,未必都归咎于王朝的兴替。不过这里说“恨秦皇帝”含有醒世之意是颇有代表性的提法。尽管这种醒世的角度各异,但其引发的思考都是可以引人深思的。

此诗中借戚夫人这一历史人物来抒发诗人对人生世事的感慨,诗人通过拟人手法将物事人情的变迁及悲惨命运加以艺术概括和提炼,寄寓了作者对这一历史人物的同情和感慨。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了自己对人生世事的看法。

现代文译文:

百子池畔春意盎然,君王的恩泽和泪水落满尘埃。当时的她应当恨的是秦始皇(指的是嬴政)。却没有诛杀南山的白头之人,(哪怕晚年被困死也是自己的昏庸啊!)。对于幸福从青年时候就不能保留下去了余心气的更是吟。相比于思国泣母还不如皇看到坟首不变快哩来赠给大家配上还配上旷然会意的嫣然微笑真正取得领会交抒的妙处了。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