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咏竹》宋李覯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李覯

《咏竹》原文

外边虽节目,内里却空虚。

从来汗流浃,只为写经书。

现代文赏析、翻译

好的,以下是我根据原文写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咏竹

宋 李覯

外边虽节目,内里却空虚。 从来汗流浃,只为写经书。

这首诗是李覯对竹子的独到见解。他以竹为题,通过描绘竹子的外表和内在特征,表达出他对生活的独特理解。

首句“外边虽节目”,描绘了竹子的外部特征。这里的“节目”并非指竹子的疾病或缺陷,而是指竹子的外观特点,即竹节明显,表面有明显的凸起。这一句诗人借竹子之形,喻人世间之种种表象,提醒人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次句“内里却空虚”,则是对竹子内在特质的描绘。诗人以“空虚”二字形容竹子,实则是在强调人们应该明白事物的本质并非表面所看到的那样。人们应该摒弃浮华的外表,追求内在的真正价值。

第三句“从来汗流浃”,诗人进一步强调了竹子的重要性和价值。这里的“汗流浃”并非指竹子本身出汗,而是指在制作竹制品的过程中,人们需要付出辛勤的努力和汗水。这一句表明了竹子在生活中的实用价值,同时也鼓励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多付出努力。

最后一句“只为写经书”,则是在讲述竹子作为工具的作用。经书是人类文化的结晶,承载着无数先人的智慧和思想。竹子为经书提供了书写材料,这种实用性表现了诗人对事物的思考和理解:生活不仅要关注眼前的现实生活,还需要在实体的实用性中去探索它的价值和意义。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竹子的外表和内在特征,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见解。他提醒人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追求内在的真正价值,同时也鼓励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多付出努力,发现事物的实用价值。这首诗不仅具有审美价值,还具有深刻的哲理意义。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