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李覯
里中一老妇,行行啼路隅。
自悼未亡人,暮年从二夫。
寡时十八九,嫁时六十余。
昔日遗腹儿,今兹垂白鬓。
子岂不欲养,母岂不怀居。
繇役及下户,财尽无所输。
异籍幸可免,嫁母乃良图。
牵车送出门,急若盗贼驱。
儿孙孙有妇,小大攀且呼。
回头与永诀,欲死无刑诛。
我时闻此言,为之长叹呜。
天民固有穷,鳏寡宝其徒。
仁政先四者,著在孟轲书。
吾君务复古,旦旦师黄虞。
赦书求节妇,许与旌门闾。
繄尔愚妇人,岂曰礼所拘。
蓬茨四十年,不知形影孤。
州县莫能察,诏旨成徒虚。
而况赋役间,群小所同趋。
奸欺至骨髓,公利未锱铢。
良田岁岁卖,存者唯莱汙。
兄弟欲离散,母子因变渝。
天地岂非大,曾不容尔躯。
嗟嗟孝治王,早晚能闻诸。
吾言又无位,反袂空涟如。
下面是我根据要求所写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哀老妇》是宋代诗人李覯的作品之一,诗人通过对一个寡妇的悲惨生活的描述,展现了宋代社会的冷酷和人性的悲剧。这首诗从朴实的叙述到动人的呼声,充满人性的悲凉,反映出社会不公的现实,对于“贼盗”之鞭挞掷地有声。诗人批判了在军费日益紧缺的北宋时期官府对于老百姓的不公和苛政,使一个无助的老妇不得不重新嫁人。老妇人的苦难让人揪心,同时也揭露了社会现实的残酷和不公。
老妇人在诗中叙述了自己的人生历程,从一个妙龄女子到一个可怜的寡妇,经历了无数的艰辛和苦难。她早年嫁为人妇,过着幸福的生活,但命运却对她无情,让她在中年失去了丈夫,不得不独自面对生活的艰辛。然而,她并没有放弃,而是坚强地生活下去,努力养活自己和孩子。然而,社会的残酷和不公让她无法生存下去,官府的苛政和欺压让她走投无路。
李覯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弱势群体的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愤慨。他呼吁社会应该关注弱势群体的生活,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支持。同时,他也批判了官府的不公和苛政,呼吁政府应该关注民生,减轻老百姓的负担。这首诗充满了人文关怀和人性的呼唤,让人们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态度,关注弱势群体的生存和发展。
此外,李覯在诗中也表达了对“孝治”思想的推崇。他认为孝道是治理国家的基础,是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他希望统治者能够重视孝道,关注弱势群体的生活,让社会充满爱和温暖。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孝道的重视和推崇,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家庭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总的来说,《哀老妇》是一首感人至深的诗篇,通过朴实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感,展现了老妇人的苦难和社会的冷酷。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弱势群体的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愤慨,呼吁人们关注弱势群体的生存和发展,同时也表达了对“孝治”思想的推崇和对社会和谐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