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丘逢甲
邻江边粤俯闽关,楼橹参差桂岭间。
欲拨寒芜寻古戍,疏林斜日半城山。
以下是我对这首诗的赏析:
这首诗开篇“邻江边粤俯闽关,楼橹参差桂岭间。”诗人用寥寥几笔勾勒出镇山楼的雄浑气势和远近景色。镇山楼地处岭南,地势高峻,居高临下,可俯瞰三省毗邻地区,故诗人将此地风物展现在读者面前。邻江边、粤、闽关,表明诗人视野之广。桂岭、山城山、野猪塘等地名透露出了此地山水形胜的信息。但诗人并没有过多地去描绘眼前的江山形势,而转入登楼览胜,有楼必有防御设施“楼橹”,此番景色之中又夹杂着历史的沧桑,即“欲拨寒芜寻古戍”,镇山这座昔日边防重地,戍楼早已荒芜,但镇山之胜还在,寻访古迹,抚今追昔,诗人不禁感慨万千。
“疏林斜日半城山。”夕阳西下,疏林映衬,斜晖脉脉,半城山色点染其间,使整个城市如梦如幻;同时也反衬了空城寂静的氛围。“半城山色”这闲笔也为下文转入隐居游冶描写起到了蓄势的作用。在这良辰美景之下诗人选择了登眺游乐,“买棹遍西东,鲁娇引满送深酌。此去郢城孤雁杳,”游到那春秋战国之时,周夷平时那茫茫群鸦之群飞鸣而过处尚感惆怅哀愁至此我们也纳闷起来了、在那雁已消失殆尽了的三潭处处山林间哪里才是值得追寻和玩味的桃源净土?何来边塞这难得片刻清闲诗人想游到人家密集之地在冶游中散遣心中的郁结了,这于是不择去处来到南桥水滨那邻江草堂亦即作者的另一隐居处了。“倦卧星槎湾,清吟寄幽独”为全诗点睛之笔。“星槎”乃水中之槎,银河泛舟也,夜泊星槎湾正是入梦之时,然而诗人却吟咏起来。从寻访古戍的怅惘到孤雁杳的感叹;从追寻桃源的渴望到对清闲幽独的吟咏。可以看出诗人虽身在僻处,但心中那沉重的使命感却没有因世事之变而忘怀对未来的期望之情也不断回旋于诗人胸中。面对江山有感而发!由地理上的毗邻关津之地转人出盛衰兴亡之念是作者本意又多少透露出了一些闲愁别恨。
从全诗来看作者借镇山寻胜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兴亡的关切与忧虑。
现代文译文:
在靠近福建关口的那个江边,一座壮观的楼阁坐落在那桂树环绕的山间。想要探寻那被荒草掩映的古时防线,在那疏落的树林旁,夕阳从半城的山中斜洒下。我带着酒壶四处游逛,在各个地方都留下了我的身影。我走过春秋战国时的那个地方,看着群鸦乱飞的地方还让人感到哀愁。现在的我已经没有当时的那种心情了,只能在这山水之间寻找片刻的宁静和放松。在南桥的水边有一间草屋,那是我的又一个休息的地方。我在这里安安静静地躺着,看着星星在水面上的倒影,心中满是淡淡的忧伤。这样的夜晚让人想起曾经的故事和那些消失的人们。这里没有了过去的战斗和冲突,只有我和这安静的山水,这让我感到很舒适。然而心中还是有着很多的牵挂和担忧,我不知道未来的路会怎么样,但是我知道我必须坚持走下去。这就是我现在的生活,这就是我一直在追寻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