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牡丹诗二十首 其十七》清丘逢甲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清] 丘逢甲

《牡丹诗二十首 其十七》原文

爱教花里筑妆楼,霞彩云芳艳影留。

传与姑苏新样好,春风扶上美人头。

现代文赏析、翻译

以下是我对这首诗的赏析:

诗题是《牡丹诗二十首》,所以内容显然是吟咏牡丹之作。首句是叙述“牡丹诗”的创作背景,是诗人在花丛中设置妆楼、仔细观察,把眼中的牡丹化作诗中的描绘对象所得出的创作心得;

第二句“霞彩云芳艳影留”以华艳的云霞芳草的色彩,烘托出盛开的牡丹雍容富贵气度。宋代蔡濯明《西清诗话》认为丘诗:“琢句甚工,设色属情,上掩苏李。”细品全句,“留”字颇为神妙。既不羞牡丹的花大艳美招惹天下众人眼球的张扬显露,更从它艳压群芳赢得世人的艳羡中得到诗意的快慰,与句首“爱”字亦相呼应;

第三句“传与姑苏新样好”是指丘逢甲仿照苏州的画意,对牡丹的描绘更为逼真,更传神。“好”字已见全联之意,而咏花的形象乃至用意自皆明朗;“春”句作者分明暗将自家拟为描绘艳装的少女“佳人”,使其席卷而生春光、勃勃而有生气——句前着一“美人”,呼之欲出,风流婉转矣。牡丹所以盛况空前、令他欣喜万分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人们种植风气的剧变:尽管南宋诗人已经赞叹过人们纷纷效仿杨巨源“佳名种遍人间”的盛况了,而时至清代,“万朵千枝”或“绿叶间无数妖娆”的牡丹居然由欣赏者的眼光成为播种者眼中的栽培对象,以致使许多农事专家、诗人画家纷纷叹为观止,推为“国花”,此亦时异事异之又一例也。

至此,全诗的境界豁然开朗。全篇以工丽绵密之笔,描绘出春日里盛开的牡丹的风姿神采,流露出诗人对牡丹的偏爱深情。诗人运用对比、映衬手法,如“新样好”与“老香好”,“云芳”与“锦堆”,突出牡丹的新品种、新风采;又以描摹少女的形象来比喻牡丹、赞美牡丹,赋物以人,十分传神;再以牡丹衬托周围的环境,物态景貌皆显生动。诗意内涵丰富厚重,色泽斑斓绚丽,富有艺术感染力。全诗对仗工整自然,如“霞彩”对“春风”,“云芳”对“佳人”,“春风扶上美人头”,优美动人。在表达对花深切喜爱之情时显得缠绵自如。诗含蓄蕴藉而不浅露直率,充分体现了作者的炼字功夫。此诗运用清代桂馥在《枕碧楼杂集》中所倡导的咏物三法之一——“物外寓意法”,立意遣词、勾勒形象中见出独特的艺术匠心。

这首诗所表达的感情温馨动人、意蕴悠长,充满了生活的美好和希望。通过这首诗我们也可以看出丘逢甲诗歌的风格——细腻、工丽、富有感染力。在赏析这首诗的过程中,我也尝试用现代文翻译了一下诗句。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