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丘逢甲
有人图写闽山去,著色争誇势力圈。
泪洒君家故王墓,萧萧松柏锁寒烟。
好的,以下是我对这首诗的赏析:
清代诗人丘逢甲的《王晓沧将之官闽中赋别 其三》是一首充满着沉郁苍劲之风的诗。诗中描绘了王晓沧即将离开故乡闽中,作者以诗赠别,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和对故乡的眷恋。
首句“有人图写闽山去”便以其新奇的想象,形象地表达了闽山(福建境内的一座山)将会被画图描绘,而且由于描绘的色彩艳丽,将展现出无穷的魅力,成为引人瞩目的焦点。在这里,诗人以一个视觉形象的描绘,生动地勾勒出闽山将被留在图画的胜景。诗人把人们对故乡的美好回忆用拟人的手法赋予闽山以资格——图绘它的人着意以最精炼最含蓄的笔墨使它艳出名册。下句便进入实际点题。“著色争誇势力圈”,看似浅显,却是恰到好处地点明那无可回避的情与景:即使是称雄一时、炙手可热的权势人物在描摹功力的竞赛场上,也须凭借绮丽的色彩、浓重的笔墨去争夺权势圈里的地位。这不能不使人产生联想,想象那些热衷于争名夺利的势利之徒,为了满足一己的私欲,不择手段地沽名钓誉,在他们的心目中,从来没有什么山水风物可取、高尚情意可歌,仿佛全然被社会意识形态的道德和传统禁锢起来。这与王晓沧毫无拘束、爽朗放达的人格魅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此联重在逆笔生情,妙在能奇中求澹。前句并非夸张描绘,“图绘”似乎也不是难事。难就难在诗人笔锋一转,由“争夸”二字引出那势利的名利场,而把那被描摹的山水风物置于如此险恶的环境中。
颔联承接前联意脉,从反面着笔,抒写作者对王晓沧离别的伤感。“泪洒君家故王墓”中的“故王墓”,指明是友人之父的墓地。“松柏锁寒烟”,进一步点染离别的悲凄气氛。这一联在景语背后流露出作者的深情。读者应该注意的是这个结尾并未因此增添新奇而丧失诗的灵魂;相反地是更深沉、凝重,充满了作者与友人之间的彼此神会、互相悲叹。“泪洒君家故王墓”和“萧萧松柏锁寒烟”看似直陈其事,直言其景;实质上是把似隔天涯的两个异代同心之人、为某种同病相连而激起的同情的心声一齐吞下,既富有艺术感染力,又饱含着作者丰富的潜意识内容。这一联如泣如诉、意蕴深长;诗人把自己的感情全部倾注在伤别这一主题上,在表现手法上融情入景,通过环境的渲染来传达情感。情景交融、韵味悠远、含蓄委婉而又悠然不尽……意象的本体内涵随着描写辞情的演绎脉络在其四周形成的有机环境中或清晰、或含蓄地呈现在读者的视觉流程之中;如此引入联想以涵纳深厚的时空内蕴的特点则为前面大部分诗词主题的特征继承、分化后的今天散文风格士人所格外钟爱:驰骋想象、张扬情感、不拘成法、字里行间透露出浓厚的抒情氛围。
诗的后二联是作者与友人情感上的共鸣:“君行吾行翠微巅,碧落闽天接大荒。”这里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别之后所将面对的艰难处境的关切和担忧。“闽天”指福建地区,“碧落”是道家语,指天空。“大荒”则是旷远的疆界。“接大荒”则写出闽地的广漠辽远、僻远荒寒了。这种描绘充满了对友人的担忧和牵挂。后二联虽则在对友人的情谊上转向了对“故王墓”一地的遐想——“深知丰骨久成尘,独向苍茫怀旧泽。”此处的“旧泽”则是凭吊闽地的一切古往今来的英雄人物之象征;他们在远离中原一带僻远的边陲闽地苍茫大地之上如何为历史所塑造着新的风貌、风度、风华……作者把眼前别离的悲怆与对历史风华的遐想交织在一起,这种境界深远阔大而又迷蒙苍劲。
此诗写作者对友人离别之后所将面对的艰难处境的关切和担忧;同时又把这种关怀延伸到对历史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