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嘲蝶》宋释文珦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释文珦

《嘲蝶》原文

耳声眼色总非真,物我同为一窖尘。

蝴蝶不知身是梦,花间栩栩过青春。

现代文赏析、翻译

好的,以下是我根据原文进行赏析:

在这首诗中,释文珦巧妙地以蝴蝶的蜕化、自舞为喻,寄寓了对世俗之世情的揶揄、调侃和哀叹。这是一种欲哭无泪、啼笑皆非的悲剧情感,犹如中国戏剧中落难的公子侠女弃马行走、漫步荒野。一个人步入无可回头的命运迷局之中,想必这种切肤之痛人人都曾经体验过,并且都不想主动重蹈这种精神或心理上的断肢之伤。“花间栩栩过青春”此句出以曲笔写真,或明言、或暗示自己是以沉疴之身如婴儿堕于怀,无所遁形。“栩栩”者,因梦思睡,“飘飘然其若仙”。人们追求幸福美好的未来总是常常梦见未来的自我如在画图中如醉如痴。“青春”也者,“美好年华”也。释文珦是一个感情丰沛、风神飘逸的人,每见华美、炫目的景象总难逃情不自禁地借景抒怀,此一曲笔也未尝不可解为这样一种真心真情之语。只是曲解、正解的立足点还是作者当初的情态以及作诗初衷。“花间栩栩过青春”,既然视众生浮世为梦而无可奈何只好自伤无家可归的客子孤鸿般的苦闷中暂时把泪挥掉笑一下也无妨了。

这是一首诗意浅显、语言平淡而内容深沉感伤的短诗。因为人常以浮世梦蝶自喻,把自己从栖身乱世无安之处比作“梦”中的蝴蝶和纷飞的蝴蝶来反衬现实的悲哀。前者悲哀自不待言,后者为形形色色的追欢逐乐之徒所苦,或因“声色”而失真,或因迷恋而忘返。

释文珦此诗的前两句是铺垫和蓄势之笔。“耳声眼色”四字活画出庸人醉生梦死的丑态,“总非真”三字以痛斥的口吻表现了诗人对世俗的不屑一顾。这一片死气沉沉的景象之中唯一尚存的是那位虽然迷离惆怅却依然坚持自我操守的高士。“物我同为一窖尘”正是他内省的结果,是他鄙弃庸俗之徒的精神支撑点。这里面既有庄子齐物论思想的痕迹,也有“我与我周旋而不知我也”的感叹和自嘲。所以诗人用了一个很夸张的比喻:将世俗中人贬损为尘中之尘——一窖尘土中的异物,暗示其有负于天地生人之心。在现实世界中唯一能体现人之初性本善的东西便是童心和童趣。然而随着人的成长,在功名利禄的诱惑下,这“物我同尘”的本真就越来越难寻觅了。这种极度的孤独和痛苦使他感慨万端,“人生处一世,其道难两全”。于是在面对眼前之景时再也无心观望——无可奈何而做了一场蝶梦;恍然若失却认作是在梦中翩翩起舞一样年轻俊美。“过青春”者则寓意时光流逝。“人生易老天难老”,这令人神往而又难以实现的愿望,已使诗人痛不欲生。他选择了一个万花丛中飞舞的场景,想借绚烂的春花来喻美景、喻青春、喻美人、喻俗世,以此与自己的凄苦情怀形成强烈的对比。这一曲笔不仅丰富了诗意,而且更深刻地表现了主题。

现代文译文:

耳听眼见的一切都不是真实的,世间万物与我同为尘埃。蝴蝶并不知道自身是场梦,在花丛中翩翩起舞时度过了青春年华。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