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释文珦
草衣而木食,老子乐在内。
身似玄空云,踪迹了无碍。
双松亦孤高,青青远为封。
富贵不须论,本非吾所爱。
草衣木食是生涯,一笑付之而已然。 身似云无定所,迹如鹤不羁。 双松有孤高节,青青岁寒更相宜。 谁云富贵能为我,此身已爱山中归。
这首诗是作者隐居武夷山时所作。诗中表达了作者以草衣木食为乐的隐逸生活情趣,抒发了作者对富贵荣华的鄙弃,流露出一身傲骨、不慕富贵的高洁情怀。
首二句以“草衣木食”四字概括了作者隐居生涯的高洁、简朴一面,并引以为乐。“而”字、“已”字把这种怡然自得的神态加以夸张,一个“乐”字更显得率真自然。这里写的不仅是衣食问题,更重要的是淡泊了名利、把自然无为视为不言之教。“老子乐在内”句中一“乐”字实为全诗之纲,解读者不可轻易放过。
三四句化用陶渊明《归去来辞》中“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意,描绘了诗人云游四方的形象。言外之意是:足迹所到之处,不留踪迹,无拘无碍。言外之意是:自己以云鹤为伴,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遨游在山水之间。
后四句承前四句而来,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的心志。“双松亦孤高,青青远为封。”这里运用了象征手法,借双松的高洁、孤傲来写诗人的情怀。“富贵不须论,本非吾所爱。”二句表明了诗人对富贵荣华的鄙弃态度,诗人视富贵如尘土,视功名如敝屣,足见其志不在此。
总之,这首诗通篇述志,侃侃而谈,不仅笔墨酣畅、质朴真切,而且做到了言简意赅、语淡情深,不愧是七绝中之佳品。
有人以为此诗非诗人原作。唐著名诗僧丹邱所作的一首五律中也曾吟及“玄云蔽岐岫”(《逍遥吟》之一),别是一证。作者用一“云”字贯穿全诗。前后四句化用若干典故及陶诗、典故略同于王维诗中常见的现象。这是不容抹煞的事实。但从诗意来看,“本非吾所爱”的真正含义可能受了佛教思想的影响。释文珦是武夷山隐修者朱熹的老师,他与朱熹有师生之谊。此诗当为师生二人共同生活情趣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