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邵雍
年老逢春春不任,不任缘被老来侵。
一身老去恶足惜,满眼春归何处寻。
红日坠时风更急,落花流处水仍深。
流莺不悟芳菲歇,犹向枝头送好音。
年老逢春春不任,
不任缘被老来侵。
一身老去恶足惜,
满眼春归何处寻。
红日坠时风更急,
落花流处水仍深。
流莺不悟芳菲歇,
犹在枝头喧闹寻。
在繁华的宋朝,这位隐居山林的老诗人邵雍,又迎来了生命的春天。但是,春天对这位年岁已高的老人来说,也成了岁月的压迫。身形逐渐佝偻,老年似乎就在悄无声息地侵袭而来,这是生命的必然,让人无可奈何。他望着春色渐去,满眼春色却无处寻觅,内心充满了无尽的悲凉。
此时,夕阳西下,风急花落,流水依旧。老诗人独自站在落花流水的场景前,心中充满了苍凉。落花流水的景象仿佛也在诉说着老人的无奈和哀愁。然而,即使春天已经过去,生命中的美好却并未完全消逝。那些在枝头欢快鸣叫的流莺,似乎还在寻找着春日的余韵,给这落寞的场景带来一丝生机和活力。
邵雍通过这首诗,表达了他对生命的深深思考和对岁月的无奈。他写出了一个年老的诗人在繁华中经历岁月的痕迹和世事的变化时的矛盾情感和感受,这也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不可避免的情感。我们在欣赏诗篇时,不仅能够体验到作者的心境和感情变化,同时也可以对自己的生命状态和未来发展产生更深远的思考和启迪。
在现代译文下,这首诗展现了一个晚年在春季乍逢中静静感慨人生的老年诗人的形象。面对自己年岁的增长,他对生活的期待不再是少年时那样狂放和旺盛的活力。即使这种成长和衰败是生命中的自然过程,然而它的降临还是会带来心痛的感觉。在他的眼里,年华已去的地方,春天也无从寻觅。此时风急花落、流水匆匆的场景更加剧了他的孤寂之感。然而在树枝上欢叫的黄莺却像在告诉我们:尽管季节已经交替,生活仍旧充满着生机与希望。这就是邵雍用诗歌告诉我们的人生哲理——无论世事如何变化,生命的价值仍旧可以得以保留并传递下去。
从古至今,人总是免不了在青春消逝后感到孤寂和无奈。邵雍的这首诗描绘的就是这种情感:即使春天再美,人也无法留住它;即使风急花落、流水无情,生命中的美好依旧存在。就像那些在树枝上欢叫的黄莺一样,即使季节已经变换,它们仍旧乐观向上地生活着。这也提醒我们:无论在人生的哪个阶段,我们都需要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生活的变迁中保持坚韧和乐观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