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邵雍
目见之谓识,耳闻之谓知。
奈何知与识,天下亦常稀。
原创赏析:
《知识吟》是宋代邵雍的一首哲理诗。这首诗表达了对于知识的理解,他认为看见的东西叫“识”,听见的声音叫“知”。但是“知”与“识”并非等同一概念,“识”更多的是对事物表面特征的认识,而“知”则需要更深的理解与感知。他发现世间很难达到“知”这种层次。
译文:
人们所见,是物质层面的表面认识,这就是邵雍所谓的“目见之谓识”。这是一个最直观,也是最常见的理解事物的过程。从睁开的第一眼开始,我们通过眼睛接收外界的视觉信息,看到五彩斑斓的世界。但这些视觉信息仅仅是事物的表象,而真正的理解则需要我们的心智活动进行进一步的解读与理解。
人们所闻,是声音层面的表面认识,这就是邵雍所说的“耳闻之谓知”。我们所听到的声音不仅仅是一声声响动,它们包含了环境的信息,社会的信息,人的情绪、状态等信息。通过耳朵的接收,我们了解到世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然而,真正的理解却远不止于此。
邵雍认为,“知”与“识”并非同一概念。“识”是表面的、浅薄的,“知”则是深入的、深刻的。他感叹道:“奈何知与识,天下亦常稀。”这句话表达了他对人们常常停留在表面认识,忽视更深层次理解的遗憾。他认为人们对世界往往了解不足,达不到真正理解和认知的程度。这是对普遍的认知水平的深度批评,也显示出他对真理和理解的渴望和追求。
这样的哲学思考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了知识并非仅仅是看到的和听到的那么简单,而是需要对所接触到的事物进行深度的思考和理解,从物质世界过渡到精神世界。在现代社会中,这样的观点对我们也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它提醒我们要深入理解事物的本质,而非仅仅停留在表面;要提高我们的认知水平,去了解世界的深度和广度;要持续学习和探索,去拓宽我们的知识领域和理解层次。
以上就是对这首诗的原创赏析和译文,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