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邵雍
壮岁若奔驰,随分受官职。
所得唯锱铢,所丧无纪极。
今日度一朝,明日过一夕。
不免如路人,区区被劳役。
下面是按照要求写的赏析,希望您能喜欢:
邵雍《偶得吟》所抒发的,正是年老力衰,满腹牢骚的情感。但仔细推究,我们从中领悟到:由于一个旧时代无可奈何地崩溃,使这些以忠心耿耿报效国家的忠臣义士遭受了很多颠踬失据、沉沦无归的折磨,真是痛何如之!他们当时是身不由己的。这首诗正以这种无可奈何的心情,抒发了他们晚年忧国忧民的痛苦。
邵雍在北宋四六文坛上,是有相当声望的。他是一位象易学家,理学家,更是一位勤于笔耕的诗人。他曾自述:“仆自四十以后,孜孜矻矻,唯以学问为主。”(《知非堂示学者》)“自少从事业,至今惟学问而已。”(《闲居》)他写诗态度极为严肃,绝不肯敷衍塞责。“壮岁若奔驰,随分受官职。”邵雍早年曾参加过进士考试,但未能登第。中年以后,他感到仕途奔竞不足道,就绝意仕进,专心著述。所谓“随分受官职”,正是表现了他这种安于清贫、不求荣华的志趣。然而,“所得唯锱铢”,他所得的报酬实在太少了!“所丧无纪极”,即所失却的却太多了!这“所得”和“所丧”之间,所差的究竟是什么呢?这“锱铢”又究竟有多大呢?诗人没有具体说明。但仅从这两句诗中,我们已可体会出诗人那种愤懑不平的心情。
“今日度一朝,明日过一夕。”这两句是写诗人晚年生活的窘迫。诗人从少年起,就过着清苦的生活,一直到现在,已经年老力衰。“不免如路人”,正表现了诗人晚年那种孤凄冷落的处境。“区区被劳役”,正是说诗人被生活所累已经到了疲于奔命的地步。邵雍是一位淡泊名利、安于贫困的人,他当然不会为了追求金钱和物质而苦恼。他之所以感到“不免如路人”,是因他忧国忧民,在晚年更感到前途暗淡而痛苦。
这首诗的语言平易近人,但其中却蕴涵着深厚的感情和精辟的哲理。诗人以自叙的方式娓娓道来,使人感到亲切自然。而诗中那种凄楚哀怨之情和无可奈何的心境,却也表现得淋漓尽致。
总的来说,《偶得吟》是一首情真意切、感人肺腑的诗。它以朴实无华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那个旧时代的无限眷恋和难以忘怀之情。同时,它也表现了诗人那种对人生的深刻反思和无尽的悲哀。
希望以上回答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