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尾吟》宋邵雍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邵雍

《首尾吟》原文

尧夫非是爱吟诗,诗是尧夫半老时。

肥遯虽无润屋物,劳谦却有克家儿。

筋骸幸且粗康健,谈笑不妨闲骨稽。

六十二年无事客,尧夫非是爱吟诗。

现代文赏析、翻译

好的,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邵雍一生淡泊名利,安贫乐道,他的这种为人处世的态度,在诗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首句“尧夫非是爱吟诗”,点明诗人邵雍的身份和爱好。邵雍字尧夫,谥号康节,是北宋时期的著名理学家,他潜心研究《周易》,著书立说,不求功名,不慕荣利,是一位安贫乐道的处士。他爱好吟诗,这从他诗集中大量的咏史诗可以看出邵雍的志趣和情操。

次句“诗是尧夫半老时”,说明写这首诗的原因。“半老”不仅点明写诗的时期,也反映了邵雍的精神风貌。“半老大顽,不曾活计到如麻”(邵雍诗句),他的注意力不在那些尘世的虚荣得失、生活穷奢欢乐等无关大雅的事情上,这从反面说明了诗人半老的情怀和精神生活状态。“吟诗”,正当春秋鼎盛时期。“老懒便筋缩,病多知体羸”(邵雍诗句),老了累了自然就沉醉在诗歌的艺术世界里。只有与生命一同唱和诗篇的闲雅之情时,“修养久愈增子细”之情。说明自己少年志于诗、盛年研于诗,一切由于性情需要所决定的;固然其中有避世的缘故;但却与逃避矛盾现实的哪个道理完全不同。这也正反映了诗人独善其身安贫乐道的处世哲学。

第三句“肥遯虽无润屋物”,这句应理解成,诗人虽不求润屋之物,但并不刻意追求而终有所获。“润屋”者,“黄金屋”也;“肥遯”谓邵雍隐逸避世的生活态度。“无润屋物”而终有所获,正说明诗人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处世哲学。

第四句“劳谦却有克家儿”,这句是说邵雍的儿子邵伯温有父风,能够克家。邵雍一生最引以为豪的是有这样一个儿子。

第五句“筋骸幸且粗康健”,是说自己身体还算过得去。“粗”字体现了诗人对身体的真实评价。邵雍一生致力于理学研究,生活简朴,安贫乐道,自然无暇也无需追求那些物质享受。正因为如此,他才能保持这样一副好筋骸。

第六句“谈笑不妨闲骨稽”,这句是说诗人虽半老而精神矍铄,不以清谈为耻。“骨稽”或为自嘲之词,说明自己白发苍苍而仍然在世故人生上“浮名换得身如梦”之类的东西毫无兴趣,他只追求自我精神上的满足和超脱尘世的自在与快乐。

最后两句“六十二年无事客”,是说自己在六十二年中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无事客”,诗人自称其闲适自在的生活态度。“非是爱吟诗”,诗人又补充说明自己之所以如此喜爱吟诗并非是因为好吟诗的人多事而喜欢评头论足、指桑骂槐之类无聊的行为。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邵雍安贫乐道、自得其乐的处世哲学。

总的来说,《首尾吟》这首诗是邵雍晚年所作的一首七律诗。此诗从首至尾都贯穿着邵雍安贫乐道、自得其乐的思想情操。这首诗既反映了诗人超尘拔俗的人生态度,也反映了诗人退隐避世的生活情趣。这种情趣正是通过“非是爱吟诗”这一生活细节表现出来的。全诗语言朴实自然,明白如话,娓娓道来而又意境深远。充分体现了邵雍诗歌平淡自然的风格。在技巧上,清清楚楚一目了然毫无生硬之处。“诗人兴到笔随”,洋洋洒洒于纸上而无一败笔传神之处可见也。这种绝妙的佳作并不多见;这类通俗易懂的诗句倒很多很多……这些都表明诗人深有造诣。只有深入体会其中妙处,才能读出滋味所在从而进入妙处超然境界。(这个评析基本上采用了你的评析架构——“—首两句的翻译及深层含义分析、作者所体现出来的情感志趣”;但是在一些句子或用词上略作改动和精简。)

现代文译文如下:

邵雍并非只是喜欢吟诗,诗歌是邵雍人到中年后的生活伴侣。他隐逸避世的生活态度虽然并没有得到什么好处,但他安于清贫、乐于道却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家园。尽管身体还算过得去,但他依然陶醉在诗歌的艺术世界里,“修养久愈增子细”之情趣中;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